第91章 第 91 章(3 / 4)

,只要这群人给她老老实实干活,很多时候她还挺好说话的。

“好,那此事就此定下了。秋收之前,孤要看到成效,你们在镇国剑面前应下,就要说到做到,否则按照高祖的性子,你们知道结果。”

沈玉耀没有威胁他们,只是告诉他们,她和高祖是一个性格。

那就是答应她的时候做不到,就小心点儿脑袋。

沈玉耀低头看了眼手中的剑,镇国剑既然已经被取下,就不要挂回去了,一把挂在墙上的死物,除了装饰外,没有其他作用。

不如物尽其用。

随后她伸手是一扔,那把意义非凡的剑,就在空中腾空了一下,惊起一片惊呼,好在下一刻,有人接住了那把剑。

接住剑的人,正是冷着脸的沈珉玥。

沈珉玥以为没自己的事情了,她低头看看手上的剑,一脸迷茫,这是要她做什么

“废除春贷一事已经印在邸报之上,送往各州,命六公主沈珉玥携帝皇佩剑镇国剑四处巡查,观各地落实情况,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沈珉玥听完,忙不迭的行礼,“

臣,领命”

而无数大臣则用惊诧至极的眼光看着沈玉耀和沈珉玥。

他们有两惊,一惊是没想到三天前废除春贷的旨意就已经颁下,还被抄录入邸报了

这不是直接将了秦国相一军吗

二惊则是没想到沈玉耀会如此信任沈珉玥,竟给了她先斩后奏大权。

六公主沈珉玥武功不详,这一路不知道能不能安稳归来,而她若是去了底下,怕是底下就要变天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等恭送殿下”

沈玉耀扔下几个让大臣们消化不良的消息后,便直接散朝了。

之前沈玉耀一直在想要怎么削弱都察院的权力,皇帝以为她是针对陈明,就让右都御史去安排底下的御史巡察了。

沈玉耀不是针对谁,她只是觉得都察院那群御史实在是无能,大庄建国至今,他们就没查出来几个案子。

难道是大庄比前朝更和平,吏治更清明吗

开什么玩笑,一个刚刚建国三十年的国度,此前几十年战乱,能安稳才怪呢

底下不安稳,朝廷却不知道,那不就是传声筒有问题吗

那些巡察御史便是传声筒,他们有了大问题,沈玉耀必须将那群人都给整治一边。

都察院负责监督,若是监督人员出了问题,实行人员不可能老老实实干活。

议事厅今日真的热闹,权力中心的一群大臣吵翻了天,之前在早朝他们一句话不说,现在说话说的口干舌燥。

紫微宫距离议事厅不算太远,皇帝在紫微宫都能听见那些大臣吵翻天的声音了。

沈玉耀和皇帝一起听。

“你之前从未说过要做这些,小六她能胜任吗”

皇帝并没有制止沈玉耀的意思,甚至一句指责都没有,只是对沈珉玥的能力抱有疑惑之心。

他实在是不太了解这个六女儿的能力。

议事厅说话的人里,就有沈珉玥,毕竟是她在朝堂上提出来的政策,那些不好对付的大臣肯定是要问她的。

可怜沈珉玥,昨天才刚听到这些政策,才过一晚上,就得被人来来回回的问。

不过一直没有人来求救,可见沈珉玥确实是吃透了这两个国策的。

光凭这一点,沈珉玥就已经比许多大臣要强了。

“女儿相信六姐,父皇,六姐天资聪慧,不下于女儿。”甚至有时候沈玉耀觉得,沈珉玥比她要强。

她到底还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不可妄自菲薄,你与她各有千秋,而且你有容人之量,有一双君王之眼,可观天下。”

皇帝不乐意听沈玉耀贬低自己的话,因为沈玉耀若是觉得她不是最好,岂不是在说选她为继承人的皇帝眼光不行吗

皇帝对自己的眼光有绝对的自信,他绝对不会选错的

“父皇说的是,是女儿一时想差了。”

沈玉耀赶忙给皇帝端了杯茶,赔罪道歉。

皇帝喝了茶,心头舒服了,只是有件事他又开始担心,“小六走了的话,你办的那个女子学堂,要交给谁来负责秦国相之女吗”

秦淑君在东宫还是挺有名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她帮沈玉耀处理大半东宫事宜,乃是沈玉耀心腹。

“是另外一个人,日前她为女儿在西北那边办事,做的还算顺利,女儿便想着让她来东宫帮忙,母后昨日也说,会帮女儿留意些许。”

沈玉耀肯定不会拆东墙补西墙,她手底下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空出来就得尽快补上。

见沈玉耀胸有成竹,皇帝也就放心了,他就知道,他的女儿不可能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你姐姐提出来的两道国策,确实于国有益,但过于冒进,一定要小心行事,你先在京州内实行是正确的,若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