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万事开头难 万事开头难(3 / 4)

氏一拍脑袋“刚才人还在呢,拿了块豆面糕吃,还一定要给我钱。”

顾喜年在旁回答“后来田家的人过来找,他就跟着一道儿走了。”

顾佳年松了口气,是回家就好。

“佳年。”

说曹操曹操就回来了,田鸿宝大声喊道,身边还跟着两个熟面孔。

“学生参见孙知县,见过田伯伯。”

却是孙知县与田老爷。

田老爷神情很是和气“听说你们在这边做些小买卖,就特意过来看看。”

哪知不等顾佳年回话,孙知县眉头一皱。

“顾佳年,你是读书人,当立君子之风,怎么能操持贱业。”

顾家夫妻正要过来见礼,听见这话脸色都是一变。

“大,大人,宝儿他没操持,只是来帮我们一个忙。”

顾佳年安抚的看了眼爹娘,作揖起身。

“大人,学生家贫,爹娘种地以供我读书,原本已经很是艰难,趁着庙会做一些小生意,也能添补家用。”

“学生虽然是读书人,但正如此,才更应该体谅爹娘难处,不能因自己读了几日书,便能心安理得的接受亲人供养。”

“所以学生并不觉得操持贱业有损读书人的名声。”

孙知县眉头微挑“你这么回答,难道不怕本官迁怒”

顾佳年却说“知县大人爱民如子,百世之师,绝不是枉顾疾苦之人。”

田老爷哈哈一笑,朗声道“谁不知道咱们临川县的父母官苍松翠柏,视民如子,最厌恶的那些不知民间疾苦的浪荡子。”

他是个人精,一眼便瞧出来孙大人不但没有厌恶顾佳年,反倒是很喜欢。

否则,也不会因为儿子一句话,专程从庙里出来看这一趟。

果然,孙知县脸色一缓,点头说了句“寒门出贵子不难,最怕这贵子日日高升,反倒是瞧不起供养自己的家人。”

田老爷又说“若是如此,可谓狼心狗肺,人人都得参他一本。”

孙知县又叮嘱道“帮扶家里可以,但切记读书才是正道。”

“多谢大人教诲,学生谨记在心。”顾佳年笑着回答。

孙知县点了点头,眼神一转,又说“那笔筒倒是有些野趣,剩下的便卖给我吧。”

“大人喜欢拿走就是,不必”

“难道本官还差你这几文钱”孙知县又冷了脸。

顾老爹不敢再说,只得把钱收下。

等人再离开,田鸿宝低声道“我得跟着一道儿走,下次再来找你。、”

等他们走远,顾家人才松了口气。

顾老爹擦了擦汗“上次不知道是知县老爷还好,这次知道了,这说话都打结巴。”

“得亏知县大人通情达理,没有责怪宝儿。”蒋氏方才也是心惊肉跳。

顾佳年笑着说道“孩儿早就说过,知县大人很是知情达理。”

“咱们运气好,来到临川县后遇到了赵村长,如今又遇上个好官。”

顾老爹感慨道“当初老家那父母官要跟孙大人一样,咱们也不用逃难。”

蒋氏也跟着骂道“百姓逃难,他也得不到好去,听说被皇帝杀了头。”

一边说着闲话,一家人开始收拾摊子准备回家。

临行前,顾老爹让他们架着牛车先走。

过了一会儿,等他回来的时候,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来。

“炸鱼”顾延年惊喜喊道。

顾老爹笑道“难得来一趟,总得尝一尝味道。”

里头正好六块,一人一块。

油锅里头炸过的果然香,这家生意好,味道也不差,一口下去酥香脆,油脂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舔手指。

一家人也不急着回去,牛车慢慢走,等到家天色都暗了。

进了门,随便吃了点东西垫了垫肚子,最紧要的事情来了。

数铜钱

“一、二、”

“千零一,千零二,千零。”

数到后头,顾老爹的脑袋都不够用了,得顾佳年来。

“一共两千零文钱。”

一听见这个数字,全家人都深吸一口气。

“我滴个乖乖,这才一天功夫,咱家就赚了两银子。”

“怪不得回家路上牛都走不动了,原来是铜板太重。”

顾延年还问“爹,娘,要是咱们每天赚两银子的话,十天就是十两,一百天那就是百两,咱家发了。”

顾老爹不得不给儿子倒冷水。

“你想得美,哪儿天天那么多人”

顾佳年将铜板分了分“爹卖文具的钱最多,快一两半银子,但他准备的时间也长,前后花了差不多一个月。”

“娘跟姐姐卖豆面糕也挣钱,但成本高,这一两银子倒是有半两都是本钱。”

“大哥舞剑得了一些铜板,还有程伯伯的香囊也卖了一些。”

但顾延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