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赏赐(2 / 3)

宫阙有时晴 六喑 4951 字 7天前

了肃宗的时候肃宗因为不喜中宗为他指婚的皇后也不喜欢在皇后统御下的女官,便在宫中设内书房让宦官识字替他处理宫务,因为宦官能够内通外朝,比起上了年纪的女官们又跟皇帝多了一份亲近,很快,女官们所在的各司就失去了各处的要紧职权,沦为了要看着司礼监脸色行事的附属衙门。

到了神宗年间,宦官权柄就更为可观,甚至被派往各处做监军,那一场让大雍颜面尽丧的大败也是神宗重用宦官的下场。

可惜即使是这样的祸事也没有阻止宦官们依旧是最得皇帝们宠爱的奴婢,那之后的历代皇帝身边也都有权势滔天的宦官,比如明宗身边的王湾、王贵,先帝身边的张玩。宦官虽然没有子嗣,却能靠着互相认的“爷爷孙子”扶持自己的党羽完成权力的交替,把女官们死死地压制在了后宫深处。

如今,宫中虽然每三年依然会选女官入宫,她们也依然被太监们尊称一声“姑姑”,可谁都知道,她们不过是另一种宫女罢了,穿着不一样的衣裳,叫着不一样的名字,却同样是要被宦官踩在脚下的。

像吴掌膳这样因为偶然在差事上得了上意进而从宫女被拔擢为女官的更可以被称作是偌大皇城中的传说了。

吴掌膳把头埋在手臂之间,说的都是感谢陛下和太后恩赏之类的恭敬之言。

却听陛下问她:“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三十多岁的女官小心回答:“回陛下,臣家里还有老母与弟弟,弟弟应是已经成亲了。”

“什么叫应是已经成亲了?你弟弟成亲你都不知道么?”

吴掌膳连忙说:“臣上次与家中通信是臣得封女官那年,那时家父孝期刚过,家母说是在给弟弟相看了。”

明德十六年到如今也已经过去七八年了,她和家中却再无消息往来。

沈时晴点了点头,擡起眼眸,看向窗外,她说:

“明德元年入宫,至今二十三年,你诚心事君,得了太后和皇后的赞赏,朕要赏你。徐宫令,你替朕和皇后拟旨,吴掌膳恪守其职二十三载,几番有功,多次得两宫赏赐,念其母养育有功,破格封赠其为五品宜人,赏良田百亩,官银百两,贡缎十匹。”

吴掌膳跪在下首,听着陛下的旨意已经是连谢恩都不会了。

她难以置信地擡起头,却看见陛下垂着眼眸,脸上带着淡笑。

心知自己的动作有失体统,她又连忙低下头,不会说话,就只能拼命地磕头:“谢陛下,谢陛下恩典,谢娘娘恩典……”

徐宫令是个年纪在四五十之间的妇人,受命写这样惊世骇俗的圣旨她脸上也丝毫不露异色,当即将旨意一挥而就。

诰命、田亩……

男子为官才能为母亲挣来的诰命,男子才能置办在自己名下的田地产业。

林妙贞到了此时才终于相信了“赵肃睿”是真的要给满宫上下的宫女们一份“前程”,她强压着心里翻腾的热涌笑着说:

“得了五品诰命也能递折子入宫了,就从本宫这里再出一百两银子,同样给……吴掌膳,还不知你娘如何称呼?”

“臣、臣、臣母、臣母姓王。”

“好,赠给王宜人纹银百两充作路资,本宫要亲眼见见这位生养了好女儿的王宜人。”

说完,林妙贞看向旁边侍立的其他宫女和女官:“陛下赏赐给吴掌膳之母诰命乃是因陛下仁孝,感怀于吴掌膳数十年来的一片忠心,你们当以吴掌膳为楷模,只要你们也尽心效忠,本宫也愿意身边这宫里的宫女和女官们一心上进,能为家里的母亲挣一份诰命。”

宫室内外的宫女和女官们轰然跪下,齐声应是,哪怕是屋檐上飞出去的鹊鸟听出了她们与平日不同的声势,挥动着翅膀从层层深宫里向南边的宫墙飞去,飞了许久,终于落在了高高的干清门上。

鹊鸟挺着小胸脯左右张望,看见黑暗中的宫城里亮起了一盏又一盏的明灯。

从长春宫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二更天了,初冬的寒风在巷道里呼啸,沈时晴坐在暖轿里,心中也是久久难平。

也许明日旨意发出去,百官只当是宫里有了个极走运的女官,又或者觉得她这个做皇帝的又在任性妄为了。

只有女人,只有在长夜中沉默了许久许久的女人才知道,她今天做的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

林妙贞知道,徐宫令知道,她沈时晴,也知道。

接下来,就是在内学堂里让宫女们都能读书。

林妙贞说的对,她确实有几分用宫女嘲讽满朝百官的意思,那些官吏们嘴上说的是为民请命,心里想的往来生意,既然他们不愿意选派精于账目的吏员进京,她自然要从别处找人来了。

给内书房增加算学课,要是一两年后宫里多了数百个能写会算的宫女,依着赵肃睿的性子他也未必舍得再把这一项给裁撤了。

“别急。”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

手指在半空中好像在缓缓地拿着陶杵研磨着什么,沈时晴心中的翻腾终于归于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