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恒星。”
“别了吧。”荣格马甲下的席余烬一时没捂住真心话。看着外星人疑惑的表情,席余烬只好夸夸自己的本体的外貌,虽然他没懂外星生物的审美,但他应该是好看的。
“我想说,我并非最闪耀的,见过余烬先生真面目的人都被他惊呆了。”荣格留下语焉不详的评价,起身离开飞船。
飞船外伽诺等候多时,他一言不发地跟在荣格身边。直到席余烬悄悄抬起一点帽檐,说道“很不习惯吗”
伽诺才靠近回熟悉的距离,小声回应“没有。”
蓝星官方家周年会议的时间到了,蓝星官网准时放出视频链接,似乎真的有许多蓝星公民点进去观看。
画面内,一个穿着和服的男人正在整理书房,还没看清脸就退出镜头外。六七秒后,荣格穿着不一样的礼服缓缓走到视频中间,依旧是宽帽遮住半边脸的模样。
“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能为本次官方家大会致辞。我们为什么考古,为什么每年都要总结工作,我为什么站在这里履行职责,一切都与我们的历史有关。”
荣格女士唇边浮起礼貌的弧度。
“从孤立行星时期开始,我们的历史研究之路,就是一场信息储备之战。”
刚与荣格交谈过的生物们都迫不及待地切换到这个页面,更别说那些早盯着蓝星的生物们。它们不知道,这个视频是录播,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段落,真正的席余烬早已出舱。
经过技术变声的女声流淌在众多飞船内。
“在原始时期,人类尚不了解世界,不知道自己身处何等的丰饶之中。人类用石头刻下日月替换的规律、刻下今日粮食储备,记录下遇见的大型野兽。一块块石碑,成了我们最早的历史遗留物。
“后来人类意识到信息交换的重要性,改用更全面、更复杂的载体来记录历史。我们出现了竹简、羊皮纸、莎草纸等多种工具。我们不仅能记录历史了,还能记录我们艺术、思想。可这远远不够,我们写下的东西还是太多了,光是资治通鉴就有足足249卷,可堆满一个房间。历经多人勘误补缺,才呈现了那一千多年的历史脉络。
“在一次次的技术爆炸后,我们用上了更为方便的电子技术。浩瀚如烟海的古
籍,可轻松存放在一个不足拇指大的u盘。人类曾天真地以为从此就不会丢失历史了。
“可信息储备的速度,远跟不上信息演变生产的速度。当时曾有数家互联网巨头直接销毁数组存放历史数据的硬盘坟场。可我们谁又能保证,这销毁的数据里没有未来的救命稻草
“信息储存有错漏、有优先顺序、有各方势力的博弈、有技术瓶颈、有天灾。人类一路走来,仿佛手捧着黄沙,不可避免地从指缝间遗落历史的沙砾。直至今日,我们已经遗失了太多。”
围观的宇宙生物们无不动容。
在接近光速的航行中,它们大多不在意时间,抛在身后的就是过去,销毁的便不再留念。
所以它们才被蓝星这种什么都想留下的精神所震撼。若是一个陌生的种族这么做,它们估计会嘲笑对方的无用功。可蓝星刚刚展示了它浩如烟海完整保存的历史文脉,恍若一个新兵会被老将军的气场震慑,它们不禁肃然起敬。
“那丢失的历史,就让它逝去了吗”
荣格女士继续说道。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最完整的真相,但遗落的点点沙砾却记载了我们前行的路径。回头望去,便知道我们因何而起、从何而来。历史把当今的人类和过去的人类串联在一条线上,茫茫宇宙,我们从不孤立存在。
“我们不是第一批回望过去的人,蓝星考古学几乎要和蓝星历史一样久。繁荣时期从原始时期传承经验,和平年代从战争年代获取力量,太空蓝星从孤立行星索求锚点
“正是因为一直有人没有抛弃历史,我们才得以在宇宙航行时期有底气申明,自孤立行星时期起,蓝星文明,未曾断绝。”
荣格女士结束了她的致辞。
在领航巨轮的工作间内,光脑屏幕闪烁,数个穿着宇航服的外星人忍不住起身鼓掌。
在自诩高级文明的飞船内,数位外星生物蒙受重创般坐着,抬起头欲言又止,最后只剩叹息。
在无数只听过蓝星之名的房间内,外星生物们心潮澎湃,身体涌出莫名的干劲,仿佛看到蓝星忙碌的考古作业间。
那一定是充满打字声的房间。
数位蓝星人坐在桌前对量子计算机进行解密。赛博空间内,文字按照存储日期排列。他们从不同的单元提取出庞大的信息,有原始资料,有被不同人类损坏的乱码群,有上一任留下的论文。
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争辩某篇文章属于何种流派。在思想交锋中,当下与过去得到统一,未来的道路便从此清晰了。
“蓝星,一定是最不孤独的文明。”
众生物喃喃道,甚至对加入蓝星考古之旅心生向往。它们也想尝尝做什么事都能引经据典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