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赠兵书 积攒功德送的(含40w营养液……(2 / 4)

常理正该旁人都宽容些,让着他才是。”

浑然忘记了,当年她是怎么配合皇帝,把狂的长孙太尉削下去的。

此时媚娘心中只有一个想法狂的好,实乃大唐之幸。

说了良久的话,媚娘便先让宫人换了新的热茶,上了点心来。

姜沃边吃奶卷,便继续听媚娘说话

对吐蕃君臣的离间之策,是漫长的任务。最近在眼前的,还是与吐蕃的谈判事。

媚娘从安西的一封封奏疏里,分析吐蕃的态度。

说来,吐蕃对大唐的态度,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以松赞干布的死为分水岭,划分成为两个明显阶段。

松赞干布自从求得与大唐和亲后,确实是大唐与吐蕃的蜜月期。他是很明确称臣并与大唐友好往来的,甚至二凤皇帝在征高句丽的时候,松赞干布还上了奏疏,奏陛下若有所需他作为臣子必会出力。

但到了禄东赞时期,正好也就是当今继位后,吐蕃的态度明显就变了。变成了一种试探和含糊。虽也称臣但小动作不断,更是屡屡骚扰吐谷浑,野心渐露。然禄东赞到底是松赞干布当年的宰相,到底也沿袭了许多他的政治作风。

而如今,若是禄东赞再一死,吐蕃与大唐无疑会进入第三个阶段。

敌对。

钦陵其人的狂,可不是对内。

他对大唐,可以说是全无敬意,只有满满的侵掠之心。只以一事便可知

史册上,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又留在吐蕃三十一年。这些年中,两国交战从未停过。钦陵此人,可不会在意什么和亲之事。

甚至文成公主薨逝的那一年,大唐专门派出的去吊祭文成公主的使节,钦陵都不顾及此使并非战使,而是吊唁使,更完全不敬重死者为大,以及公主留于吐蕃多年的事实

钦陵不但没有以礼相待大唐吊唁公主使臣,反而以武力兵刃逼着使节跪拜于他。大唐使节宁死不从,钦陵便真就关了那位大唐吊唁使节十年,等人死在吐蕃后,才将尸体送还了大唐下葬。1

这也是当年姜沃出使吐蕃,觉得文成留在吐蕃,与和平实则也无益的缘故。

姜沃正在想着,忽然听文成也提起了此事。

文成声音听起来很稳定,神色也没有委屈,只是诉说事实“这几年来,吐蕃多次来朝再求和亲,均被二圣驳回。”

“兼之这两年,两国屡屡有边境不安之事。”

“今岁我为使节,就听闻有人道若是当年我不离开吐蕃,或许都省了今岁的使节事。”

言下之意当年让文成公主回来干嘛若是公主一直在吐蕃做和亲公主,说不定两国就不会有这样的战事纷争。

其实这些流言蜚语姜沃自然也听过,但因没有人敢在朝上光明正大地提出来,姜沃也就没说与文成,也不愿她听这些。

没想到文成还是听到了。

此时媚娘和姜沃不由一起皱眉。

姜沃心道若是有人觉得和亲这么管用的话,完全可以自己代国去和亲。

别说什么男人不能去和亲,完全没问题。

姜沃看向媚娘她没记错的话,史册上武皇登基后,武周跟突厥也和亲过。那就不是什么挑宗室女封公主去和亲,而是把她一个讨人嫌的武家侄子,封了尊贵王爵,送扔到突厥和亲去了。

毕竟为国尽忠,为两国止戈这种事,信奉阴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的士大夫们不应该更有觉悟吗

这可是妥妥的外事啊。

媚娘摆摆手,眉眼间有些厌烦,似乎是赶夏日蚊虫一样。

“文成,不必理这些话。”媚娘很快道“你此去为堂堂正正大唐使节,这些话若有人敢在朝上站出来说,必要治罪。”

媚娘端起茶来喝了一口道“倒是来说说,你此去要带的人。”她认真道“你的安危要紧,文成,我知你不是冒进之人,这回更要事事谨慎,保全自己。”

以媚娘一贯的作风,从来是赏罚分明。

她既然交给文成谈判与离间计这两项重任,自然会给予文成相应的待遇的尊荣。

媚娘对文成道“我已然向吏部下过诏书,将文成你的幕府,比亲王之封。”

吏部尚书笑眯眯在旁举手,手上还捏着半块奶卷道“是,臣已接旨。”

说来,自今年六月起,诸公主开幕府。

正如皇子们的册封,有亲王、郡王等高低之分一样,公主自然也有。

长乐公主等先帝嫡出的长公主,幕府就是位比亲王之封。文成当时是与其余公主一样,比侯王之封。

如今文成既为正使,很快要出使西域,媚娘就将她的幕府级别提了上来。

除了显示尊荣外,还有更实际的作用亲王幕府的亲事士兵自然比郡王位的更多,也算是给文成多一重安全保障。

此时媚娘就在一一数道“亲王府中设有典卫、厩牧等职,专管府上兵士的度支和马匹粮米等事。”就像是军队中的文官。

“这些官职要紧,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