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公主入凌烟阁 战不在兵(2 / 3)

高祖举义兵反隋朝。平阳昭公主独自一人于鄠县,散家资招兵。”彼时其驸马柴绍,已然与公主作别,去寻高祖李渊。

“起兵之初,不过数百人。时有胡贼何潘仁攻鄠县,公主以智计武略将其困之,收为己用。”

“后公主又遣麾下马三宝,说降李仲文、丘师利、向善志等群盗。自此率众数千人。”

也就是说,平阳昭公主起家之时,身边收服的根本没啥良民。毕竟隋末乱世,良民也难招兵马买成就一方势力。

手下能用的人,基本上除了胡贼就是大盗悍匪,但平阳昭公主却能把这些人降伏的老老实实

“公主治军极严,令军队所到之处,不得侵掠,申法誓众杀伐果决”

深广的含元殿上,姜沃遥想公主当年沙场风范。

战争从来最为残酷,从不会怜悯弱者,生死面前更是所谓的黄泉路上无男女老幼公主能够治住这群盗匪,令他们言听计从不敢违背,只能说明一件事平阳昭公主,确实比他们都要强

“公主治军之名,远近皆知,投奔者众。”

“年余间,由数千兵马增至勒兵七万,威振关中”

彼时平阳昭公主令使者将此信送与父亲处,把李渊都给整蒙了,没想到女儿给她整出一个七万人的队伍来,还就在关中

史载“高祖大悦。令义军渡河”

朝堂之上。

群臣嗡然之声不知何时已经尽数屏息。

时隔四十余年,他们听着已经渐渐被尘封遗忘的,公主的功勋。

其实人都是健忘的,哪怕挂在凌烟阁里的画像,都会渐渐蒙尘。若没有人真的记得,那也不过是一张画。

但只要有人记得,有人在诉说,那些故纸堆上的过去,就会立刻鲜活起来。

烽火狼烟未熄,刀锋之上热血滚烫。

姜沃继续说下去。

“平阳昭公主亲率精兵万余,与先帝会于渭水之北。俱围京城。”

“公主营中号娘子军。后长安城破,高祖入定关中,称帝立国。曾亲称公主独有军功、功参佐命”

姜沃握紧了手里的笏板,朗声奏道

“平阳昭公主一生戎马,征战沙场,立下不朽功勋。公主病逝之年,亦以军礼下葬,鼓吹、班剑为仪、虎贲甲卒相送。”

“为将者军功懋著,于国有功。”

“故,臣请为平阳昭公主,图形凌烟阁”

随着姜沃声音落下,朝上再次响起了议论之声。

虽然姜相将平阳昭公主功绩一一道来,但,从前可未有女人入功臣阁的先例啊。

就像是公主当年下葬之时,太常的第一反应是“以礼,妇人无鼓吹”。

果然,此时已有礼部官员提出此事“公主虽有战功,但当年高祖已然用平阳公主之位赏之。”

更有人道“夫妻一体,公主已有公主之尊,其驸马谯国公柴绍已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与公主入阁又有何异”

姜沃闻言颔首道“若是夫妻一体,何苦周员外郎上朝明日只请尊夫人来上朝吧。”之后又诚心诚意道“毕竟,周员外郎这种稀里糊涂的话都说的出来,上不上朝也无甚差别。”

周员外郎憋的脸通红,在内心劝告自己好几遍姜相掌吏部,不要闹僵,她掌考功、授官才憋住了反驳,愤愤闭嘴。

姜沃静静立在原地,等着下一位人来反驳。

以上这种蠢言论,姜沃并不在意,她在等的,是真正的攻讦。

果然,来了。

御史中丞李敬玄站出来道“陛下,皇后,若论战功,平阳昭公主入凌烟阁也未尝不可。”

“但下官令有一要事请教姜相。”

姜沃转头,看着这位李敬玄。此人前后三娶,皆是氏族名门。2

故而此人一向最标榜于世家礼法之前泰山封禅,提出帷幔遮挡皇后祭祀之礼的官员中,就有他。

此时他手持笏板,对姜沃道“下官不得不疑惑,之前未见姜相替邢国公请命,也未见替江夏王请命,却独独为平阳昭公主请入凌烟阁。”

“是否因为平阳昭公主与姜相都为女子”

“姜相到底是为平阳昭公主请命还是”

李敬玄直直望着姜沃,语气里带了几分我看破你心思的笃定“还是姜相自己觊觎凌烟阁之荣便以平阳昭公主作筏子,先做定女子入阁的先例”

朝上一片寂静。

无数目光聚集在姜沃身上。

姜沃倏尔笑了。

真是个好问题。

她等的就是这个质问

朝堂之上,百官只见姜相并不理会李敬玄,而是手持笏板,向丹陛之上道“李御史既有此疑,臣今日便奏请二圣,为后世凌烟阁定规”

道理不辩不明。

今日姜沃要做的,并不只为请平阳昭公主画像入凌烟阁,更有,要定下规程,到底何等功绩,才能入凌烟阁。

免得后来牛鬼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