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的功课(太子的换书)(2 / 3)

方子,一一交代给随军医官,皇帝什么证候要用哪一位方子。

因此,皇帝虽然病了一回,但并不多严重。

吃了药很快就缓解了病痛,还是李治苦求父皇多驻扎歇息两日,皇帝才又多躺了两天。

偏生就出了事。

数日后,皇帝下旨,贬侍中刘洎为桂州清水县丞。

长孙无忌叹口气道“我都是为了稚奴你的太子位更稳当,你倒总心软来劝我手下留情。”

“只有褚遂良带来的几个兵士,刘洎只喊冤说这些人是褚遂良的人。两人各执一词。”

怪不得褚遂良状告他,一告一个准。

“刘侍中当时认了吗”

那将来,是一言决于自己,还是

李治听出姜沃的意思,无奈道“刘洎跟房相不能比。房相多年来谨言慎行,但刘洎这人”

他原就是因言获罪,这下子属于破罐子破摔,直接与相熟的朝臣挨个念叨过去“褚遂良诬我若是我去清水做县丞死了,必是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居心叵测杀人灭口。”

别说,他还真起过这个心思,让刘洎到处这么一吆喝,反而不好动了。

如今所有事儿都一言决于父皇。

想想圣人,长孙无忌便也只好遗憾放手。

“褚遂良与舅舅向来亲厚。”此事哪怕不是长孙无忌令褚遂良告发的,他也一定早早知情,并且也跟皇帝建议过,刘洎此等诛心之言何当该杀。

他给姜沃举了个例子之前皇帝让刘洎等人跟自己一起留守定州,还特意嘱咐过刘洎,太子年轻多加辅佐,然后刘洎就拍胸脯来了句,陛下放心,要是大臣有犯错的,不用太子,臣就处置了他。

“可舅舅从头到尾,没有知会我一声。”李治转着手里的茶盏“或许是上次吴王的事儿,舅舅觉得我优柔寡断,心软无断,这次索性就不与我说了。”

从一朝宰辅,直降为九品县丞,刘洎何等破防可想而知。

李治叹口气“我并不是怪舅舅想除掉刘洎。”

李治点头道“我知道舅舅一力扶助于我。只是父皇已有圣断,舅舅再不肯放过刘洎”

李治搁下茶盏“也是。”

“那有确切证据吗”

姜沃想了想道“殿下若有疑虑,可以私下向陛下进言,先保一保刘洎性命贬官也好,甚至流放也好,只要命还在,就总有回旋的余地,留待来日。”

霍光伊尹什么事那便是废立皇帝事

将来,阻拦媚娘立后态度最激烈的,便是褚遂良。

李治笑眯眯道“这两个吗好,我知道了。”

“那圣人还是将其下狱了”二凤皇帝在治罪上,其实很看证据。之前房玄龄坐镇长安,还有人状告房相独揽大权要谋反呢,房玄龄大无语,直接将人送去高句丽前线,皇帝也根本没理会。

他在意的是

李治想的是长孙无忌,姜沃提出保刘洎,在意的却是此时李治还不太关心的褚遂良。

“舅舅觉得谁合适呢”

听到这儿,姜沃都惊了这样的话要是坐实了,那刘洎真就是死罪。尤其是皇帝病中说这样的话,更是罪加一等。

那舅舅究竟是在辅佐他,帮他做决断,还是在替他做决定

皇帝病倒,随行的宰辅们皆陆续来问安探病,这是常例。

直接出手要干掉刘洎。

清水县穷乡僻壤,只是个下县,县丞官位不过九品。

毕竟刘洎从前是拥立李泰的,甚至还跟吴王李恪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来往。跟长孙无忌的关系更是水火不容。

姜沃合着是有前科啊。

兼之小外甥还来劝他“舅舅,桂州偏远气候湿热,叫他自生自灭去吧。”

长孙无忌略一沉吟“稚奴觉得褚遂良与于志宁如何”

然而就在皇帝病好能起身的那一日,褚遂良于御前状告刘洎,说刘洎在外与军士散布流言口称皇帝病重不起,还私下口出狂言道太子年幼,他可以行霍光伊尹事。

李治摇头“没有,他坚决不认。”

将来若跟舅舅再有分歧,可以刘洎事为引。

二凤皇帝当时就恼了朕叫你辅佐太子,没叫你随便诛杀大臣,你还准备代太子行生杀大权

“倒是有一事更要紧些。”李治如以往请教律法一般认真请教“父皇昨日还问我,岑相过世,刘洎被贬,这一下子空出来两位宰辅,总要选人补上。”

他能说一句,谁说不能说更大逆不道的第二句

若说上次吴王李恪事,只让李治觉得舅舅有点过激,那么这次长孙无忌连说都不与他说一声,直接要把一个宰辅往死里按,就让李治如冷水扑脸一般,直面了长孙无忌这种来自长辈兼宰辅的压力。

长孙无忌

大唐县分为上中下三级。

或者,也可以说,褚遂良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来告刘洎毕竟刘洎前一句僭越不当之言,是当着皇帝的面说的,言犹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