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20(一身转战三万里)(3 / 5)

时间其实都耗在路上了。

皇帝再加邢州五百户食邑以做褒奖。

而皇帝令苏定方班师,并未集中力量全力打吐蕃,也有两个缘故

一来吐蕃这次主动挑事儿不成后,损兵折将也算伤筋动骨。然穷寇莫追向来有理,且大唐屯下的能打高原战的精兵,数目还是不够。御敌勉强够用,但深入对方腹地,很容易被对方包圆一口吃掉。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东边亦要起战事。

显庆四年夏日。

皇帝如往年一般苦夏,皇后每每随朝。

只是比起一开始只是坐于帷帐后听政,如今御座后则是置了一道珠帘,皇后坐在珠帘后,朝臣们能够看到影影绰绰的身影,也能听到皇后时不时会开口论政了。

皇帝这次安排的阵容,让姜沃在心底替百济国祈祷祈祷百济国国王早早投降,不要因上层的固执而害的更多百姓丧命

最终,大唐做出的决定是,直接灭百济

倒是外国来的使臣,在朝上第一次听到丹陛上有女子的声音,显然吓了一跳,哭求都忘了,抬起头来看

连王神玉都觉得不对劲了,还请他去酒肆喝过酒。

而皇帝听得也很认真高句丽是父皇带他亲征的一战。

姜沃站在朝上。

邻国百济侵占了新罗三十多座城池最要紧的是,百济还阻拦新罗给大唐上贡奉,想要中断大唐与新罗的关系,以便于百济能更好的侵占新罗。

这位一到大殿就开始苦求大唐援军的外国使臣,来自于新罗。

然而皇帝没准,而是另外点了薛仁贵作为苏定方大将军的副将。

算来,这便是第一次,倭国站错了队吧。

果然,这回又勾结百济倭国,开始排挤一心靠拢大唐的新罗。

于是此番朝廷备灭百济之战,裴行俭再次恳切上奏疏,想要随军。

于是这几位倭国使者便被软禁在了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懒得担责任,怕他们跑了,就又转交到了大理寺。

就像在国子监,崔朝做司业,上面也一定要有国子监祭酒才行。这样他就可以只做好自己的事,而不用统筹安排所有人。

大唐阵容如下

显庆五年二月。

大唐属国众多,姜沃很愿意听这些属国的事儿,崔朝与她提起的国度很多,但每次提到倭国,就觉得她有种隐约的抵触。

这些年来,大唐在高句丽建了安东都护府与数个羁縻州。

皇帝授他鸿胪寺少卿职。

正月初,皇帝正式下旨,此番征百济

所以她听得很认真。

他自己也是更愿意做二把手。

朝臣们如同温水里的青蛙,渐渐习惯不习惯的也有,主要是抗议也不顶用。

那时,她曾想起了一身转战三千里的诗。

这一次,已经是倭国第四次派遣使者至大唐了。

此番灭百济,又是水陆同战,便是将他们毕生作战的心血智慧,传承下去的时候。

所朝诸蕃之中,多了一个国家倭国。

而在大军出征前,姜沃还在意一件事。

说来,崔朝的性格和为官作风,让姜沃来看,便是那种最好一世做二把手的人。

去岁苏定方前往西域平叛之时,裴行俭就向皇帝上奏疏,想随师父一起去平叛。

比起国子监,他自己一直更倾向偏爱鸿胪寺。

唯有她心中知道,将来的中日韩三国,快要进行历史上的第一战了。

新罗打不过,立刻来大唐求援。

其实这第四批倭国使者,只到了五个本来是两船人,但无奈路上跑偏了,直接被刮到小岛上去了,大使坂合部石布都因此身亡,最后只有五个使臣,好不容易搭路过的大唐商队船只到了大唐。

因倭国与大唐往来实在不多。

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率兵六万,陆路至辽东高句丽。

姜沃望着窗外的覆雪山茶花现在,已经是显庆五年正月了,再过一月余,大军就要出征百济了。

这次,皇帝准了。

忽然记起苏大将军灭西突厥后那个元宵灯会。

虽然正月天气极寒,但裴行俭看起来格外龙腾虎跃,神采奕奕。脸色看着比他绯色官服还要红润。

虽然在吏部多年,做的是文官的公务,但裴行俭也是个实打实的武将。

自然,倭国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唐。最早的倭国使臣,出现在贞观四年,自此,倭国便以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由,陆陆续续又派了两回使者兼学生来。2

好容易裴行俭振作起来,西边战事的捷报却又屡屡传来,听闻师父打出了如此彪炳的遭遇战,以及最后竟然打到了西海,裴行俭整个人又丧掉了。

此番前来,新罗是来求救的

还特意开导了他。

而吏部资考制确立后两年,国子监内算学科明法科日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