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方才我正看到这一句”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1
大朝会。
宰相与六部尚书先回禀朝政要务。
最后一个站出来回春耕事的,是皇帝新升的同中书省门下三品宰辅杜正伦。
这位曾经是先帝年间废太子李承乾的东宫属臣,后因此事被贬出京。皇帝登基后又把他捞回来了魏征魏相曾经举荐过此人,甚至还道此人才能古今难匹。
只是前几年,他虽调任回京,依旧因出身旧事,难为太尉一脉相容。
如今他与许敬宗能拜相,也可见皇帝已然开始掌朝纲了。
待宰辅们将事回毕,朝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接下来,便是其余朝臣有事出列回禀,无事可退朝的时间了。
李义府觉得自己的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他捏着笏板的手全是汗。
就在他要走出来的时候,只见前方一个朱袍身影已然飘然出列。
如一片红色的云霞。
姜沃没有什么紧张,她与媚娘等这一日已经等了太久,以至于她开口时,语气平静的,像是已经说过了千百遍。
“陛下,臣有事奏。”她将笏板持于身前。
“君后取则,以御家邦。后德匹之,方熙内治。”
“譬如太任佐姬周之盛。”
“天子与后,如天地惠养万物。”
“如今天下无后,四海不可安。”
“臣伏请陛下立武宸妃为后”
朝堂之上,一时静的惊人。
无数各异的目光,尽数汇聚在姜沃身上。
她神色依旧如往常。
会有攻讦吗会有谩骂吗这个世界的史书之上,又会如何记载这一回请立
这都是后来事了。
此刻,姜沃只想为她的君王,上一道奏疏。
好奇皇帝这次又把人贬到哪个边疆去了,听起来像是北疆。
来济的极谏,皇帝也认真听完了。
而李义府之所以选来济和柳奭做为太尉同谋,姜沃也很快明白过来柳奭所在庭州和来济所在燕然都护府都是颇有兵力的,且能够接触到突厥外族,甚至能扣上一个勾连外族叛国谋反的大罪。
又想起皇帝曾在立政殿边对着舆图挑地儿,边语气温和中带着动容说的一番话
其实皇帝到底要拿太尉如何,她也摸不准,甚至媚娘也摸不很确切。
简直是荒唐到可笑与他同心同力,且无母族父兄相助的妃嫔做了皇后,会让社稷倾覆,倒是世家名门之女,才能保他的江山社稷。
其实还挺想来相长寿,能见那一日的。
说到薛延陀,李勣不由想起,当年往督军山把夷男可汗侄子咄摩支可汗抓回长安的事儿。
除了太尉长孙无忌屡次劝谏,皇帝虽不听但也没有加以任何责罚外,其余各怀心思往立政殿来谏皇帝的朝臣,均得到了皇帝亲自安排就职地的殊荣。
“说来,这几年未领兵出征,实有些想上战场。”
因李义府人品不善,更因皇帝与媚娘此世并非无人可用,李义府实在没从废立皇后事中,捞到什么一步登天的好处。
“以婢为后,将使皇统亡绝,社稷倾沦。”2
姜沃听的也感动极了。
这是欺他糊涂,还是朝臣们以忠心自欺欺人
随后根本不待其余朝臣再纷纷附和来济另择名门之女为后的谏言,而是直接退朝“诸卿若再有此等社稷倾颓之谏,便到立政殿去谏,朕静候”
他们的不善,就只能停留在目光和口舌上了。
这原不是讲通道理的事情。
“来济所贬的燕然都护府,我倒是很熟悉。”李勣大将军与姜沃再次遇到时,还提起了此事。
想起来的就是贬官、流放、边境这几个关键词。
可见还是褚相拉的仇恨更稳,皇帝对他更加关照毕竟连上司都给他安排的是熟悉的旧人,多么贴心。
不由随口感慨了一句“可惜,咄摩支不如夷男有意思。”
李勣道“北境诸部向来不是很安分,先帝在时都常彼此斗气,刀兵一起就打一场来济也算个文武双全的人,正好去顶一顶。挺好。”
于是她不再看李义府,而是转回了头,看着皇帝。
朝上又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
姜沃闻言露出真诚好奇脸大将军,您有意思的标准是什么
或许连皇帝自己,不到最后,也实在无法决断。
立政殿的皇帝便没有这么清闲了。
陛下这是觉得南边用完了
来济与韩瑗一般,也没有什么先帝旧臣的金钟罩护体。
啊,来相原来去了北边俄罗斯。
大朝会上,弘文馆学士李义府,参奏太尉长孙无忌私结贬官的来济、流放的柳奭,意图谋反
所以,此时竟然如此孤注一掷,直接赌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