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些官场事儿门儿清。民部若是晚给一天钱粮,他就能拿着一本佛经上民部坐一天,边看边念,直到民部官员受不了,把钱补给他为止。”毕竟,王正卿是不干活,有大把时间的,但民部可没人能陪他耗。
“哦,还有一事,如今的吏部尚书、永宁郡公、魏王老师王珪王尚书,便是这位王正卿的堂叔。”
“有出身有靠山,民部见了他就头疼,于是给司农寺的钱都不敢错日子近来司农寺为了试种这棉花,用费便超了许多,还是晋王去民部说过话,这王正卿也坚持不懈去民部吟诗,这才让使费都顺顺当当进了司农寺。”
惹不起惹不起,给钱你走好不好,求求了。
“不单如此,王正卿还有个好处,他知道自己不懂农事,也从来不瞎指挥,凡事都让吴少卿去办。他除了坐镇、要钱外,并不干一点儿活。但这人也从来不抢功京中人人都知道他不务农事只吟风弄月,就可知其为人正派了。”
直接就断绝家族给他捞政绩他不干活人尽皆知,家里长辈也没脸出手给他弄点功。
姜沃连连点头那果然是她误了,这位王正卿不光是风雅,更有风骨
见小徒弟听住了,李淳风越发道“圣人慧眼识珠,最会用人。若是王正卿一无是处,断不会让他做司农寺的官。圣人要的就是他能保住吴少卿等一干出身低微,不善官场来往,却实在有本事的司农人。”
“人无完人,只要将其长处用在刀刃上,便是用人了。”
李淳风边说,姜沃边起身垂手听教。
袁天罡边吃樱桃边对李淳风笑道“你教的是不是急了些这用人之道最难,她还小呢。”李淳风摇头“以后太史局总要交给她,凡管事者,怎么能不懂用人之道呢。”
姜沃觉得今日这一课上的实在宝贵。
不管是大到一国之君,还是小到一地县令,只要是管事者,都要用人。
哪怕是再小的县,也不可能靠县令自己把所有的事儿办完。且正是李淳风的道理,人无完人,哪怕是一凤皇帝这种文治武功俱佳的人,他也不可能把三省六部的事儿都干了比如他也不擅修书、算经济账目也平平、礼仪上自然也不如礼部通晓。
所以掌权者最要紧处在于用人。
把对的人用在对的地方。
李淳风不但吃完了姜沃的半筐樱桃,还给她布置了功课如今太史局的这些官员和尚且在培训中的生员,限她十日内将每个人的优缺点都写出来,然后设想若是她做了太史令,该怎么安排工作。
姜沃领了作业,拎着自己的一篮子青梅走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
姜沃对三国演义里这一章印象极深刻。
今日正好得了一篮新鲜的青梅,姜沃便也支起矮桌,在上头摆上红泥小火炉。
又伏案写了张正式请帖,用浆糊封了口,拿出自己的月章来,饱蘸了印泥,在请帖封面上印了一端正的月。
之后拿出跑腿钱请宫正司的小宫女送到掖庭去了。
不多时,媚娘就拿着请帖过来了。
暮色四合,天光柔淡。
媚娘进门时就见小火炉的火光,微微映照着姜沃半边脸,让她一见则心喜。
“武姐姐请坐。”
媚娘将帖子取出来笑道“英雄帖我一见吓了一跳,以为你给我下战书呢”
姜沃忍不住笑“姐姐骑射、投壶都绝佳,我哪里敢下战书”
“这是煮酒论英雄帖。”
姜沃按照三国里所写,备了一樽煮酒,盘置青梅。
此时酒已温,姜沃边说话边将酒给媚娘斟了一杯,媚娘饮了,又拿了一枚洗过的青梅吃,果然口舌生津。
前几年,媚娘与姜沃常讨论诸子百家的学问,从今年开始,两人便讨论政事多。
姜沃胜在人在前朝,打开局面后,如今消息很灵通;媚娘胜在眼光见解,且有大把的时间去琢磨思量。她会将自己对一事的预判一直记在心里,时过境迁后再对应结局分析,不断来磨砺自己。
“论什么英雄呢”
姜沃开论“薛延陀的战事,李勣大将军。”
“英国公、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代并州大都督。”姜沃伸出了整整一只手,才把李勣大将军目前的光辉官衔数完。
且这还是常任官职,他眼见要去打薛延陀,肯定还会加封行军大总管。要是把他之前做过的官都列出来,姜沃两只手都不够用。
“李勣大将军原名徐世勣,先帝年间,赐了国姓并附宗正属籍,自此就叫李世绩了。这不当今登基,世字犯了晦,便隐了去。”
如今李勣的奏章或是书信,全都不带那个世字,只自称李勣。
说来真是一事不烦不一主,当年灭东突厥的大将便有李勣一份,如今没几年过去,要打薛延陀保住唐版东突厥的还是李勣。
媚娘感慨“李大将军跟东突厥真有缘分。”
姜沃笑“东突厥应当很不想要这缘分。”还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