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父子的择偶观(2 / 5)

分都没有畏缩卑微的模样,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

徐慧已经渐渐问到了深刻的核心问题,比如接下来这句“作为大唐的和亲公主,公主将会如何做吐蕃王后呢”

听到这句话,姜沃简直梦回看职场小说,求职者被问到你觉得入职后,你能为公司做出什么呢

在她反应过来前,她已经笑了。

正在一问一答的两人都看过来,徐慧先疑惑道“姜太史丞”这句话有什么好笑吗

姜沃失笑被发现,也不慌不忙,依旧淡然,似乎那一笑是应有的“我观公主面,极宜大唐与吐蕃世代交好,故欣而悦之。”

她这话一出,文成公主不由眼中露出喜悦之色。

文成公主知道这场终面徐慧是主要的,但并不代表这位姜太史丞就不要紧。

在入九成宫前,文成公主已经从江夏王处了解了这位仙师高足,江夏王提点过她,这位或许从头到尾都不会说话,但她却是有一票否决权的在袁仙师养病,李淳风只顾观星的现在,若是这位太史丞相得她面相不吉,那她必然是做不成文成公主的。

于是此时听得姜太史丞这句话,文成公主只觉得如闻仙乐。

就连徐慧也一时无言了姜太史丞如此说了,便是文成公主接下来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尽如人意,难道自己还能去向陛下言明换人吗这岂不是大大得罪了太史局何况就徐慧看来,也已经有九分认可了文成公主。

而文成公主果然是聪明姑娘,哪怕徐慧沉默不再追问,她也把方才的问题回答了。

而且回答的非常铿锵有力,一串表忠心的话说的滴水不漏动人肺腑,总结起来便是吐蕃洋装穿在身,我心永远是大唐心

她这个吐蕃未来的王后,一切都会以大唐的利益为最根本利益。

甚至说出了,若是吐蕃再犯大唐,那必是她已经死谏了吐蕃王无果,已然殉国

这样的觉悟出口,徐慧觉得也没有必要再问下去了。

两人告辞离开。

因徐慧要去面圣,很快就跟姜沃分开,且走路都有些心不在焉,显然心神都在总结方才之事,想着怎么回禀圣人。

姜沃看着她纤弱的背影离开。

又想到媚娘。

其实当年媚娘去御前,不单让皇帝看到了她,她也看到了二凤皇帝。之后这几年,媚娘一直潜心读书而不再去争圣意,姜沃觉得并不是一蹶不振,媚娘是很坚韧的人,与其说是放弃,不如说是

她也有些害怕圣人。

前几日媚娘分析战局的话浮现在姜沃心头聪明的女人很多,但媚娘却是有政治目光的聪明。这就不太多了。

同性相斥,政治家之间门大抵也是如此。

而现在的媚娘,在政治上哪怕有目光和天赋,但她还没有经历,没有让她发挥试验的舞台,毫无疑问是极为稚嫩的政客,因此她是畏惧二凤皇帝这样千载难逢卓绝的帝王政治家的。

就像是猞猁害怕天敌老虎一样。

而二凤皇帝当日不太喜欢媚娘,或许也是一面之间门,就察觉出了她的野心。

是那种哪怕走一点邪路也想要向上的那种野心。

是为达成目的,为了最终的利益,冷静的,不太在乎手段的政客思维。

所以他挑了虽然聪明但忠贞贤惠的徐慧吧。

“徐充容贤惠,能为陛下分忧,但较之文德皇后,又实远逊。”

敢说宫里这几年最炙手可热的宠妃徐慧不如人的,不是寻常人,而是跟着二凤皇帝最久的宦官云湖。

云湖生的高大而面目端正,若是带上假胡须走在外面,旁人绝不会以为这是个宦官。

大唐的宦官常要骑马传旨,骑术都很不错。而云湖不但骑术好,武力值也极佳有多佳呢,玄武门事变他哪怕是宦官也参加了。

此时这话就是他说的。

自打太子寻男宠之事后,皇帝心情一直不太好,云湖也常会说些闲话想让陛下开心,而怀念长孙皇后,就是最安全的话题之一。

果然见圣人颔首。

“怎么能比呢之前朕下决心远征高昌,徐充容还劝过朕勿要穷兵黩武,少动兵戈,无非是照着书本子上的贤妃来劝朕若是观音婢在,必会明白朕,那一仗非打不可”观音婢是长孙皇后的小字,若非眼前宦官是云湖,皇帝也不会提起亡妻小字。

“旁的女人绝不会有她的见识。”

云湖低头不言,心内其实是想到可陛下您这些年宠爱的女子,都是温柔和顺,哪怕才思敏捷也不通政务的啊。于是后宫中人人效仿,更不会去关心朝政,就连徐充容,在上回上书后,也有一段时间门未能面圣,旁的嫔妃更不敢再就前朝发表看法了。

哪里会再有如长孙皇后那般的女子,您要往玄武门前造反,她就负责发放兵器的贤内助呢。

云湖的心声没有说出,但皇帝自己却也道“罢了,朕也不喜旁的嫔妃猜中朕的心思。”

或许他本性并不喜欢有见识的女子,他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