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
全志明言简意赅“我去可以,但我要带上两个人,一个十三岁,一个六十岁,身份跟我一样。”
“他们是你的家属”
“不是,是难友。”
杨君苏低头思忖着,她要调走全志明一个都得费一番口舌,若是同时弄走三个劳改犯,没有正当的理由不说,牵扯得还有点大。
全志明见杨君苏犹豫了,便说道“那个六十岁的虽然身体不好,但也懂技术,他还会养鹿,比养猪人才还稀缺。那个十三岁的也很聪明。你带走不亏。”
杨君苏问“我能见见这两人吗”
“他们去劳动了,晚上才回来。你尽管放心,他们没有问题,以后也不会给你惹麻烦。”
杨君苏说“你先把名字告诉我。”
“老的叫苏伯平,小的叫陈辽原。”
杨君苏记下这两个名字,便去找一分场后勤科的葛科长询问情况。两人也是老熟人了,上次调孙展青时,他们打过交道。
葛科长四十七八岁,矮胖,眯眯眼,看上去挺和气。
他见到杨君苏就笑着问道“杨场长,你不会是要把小孙给退回来吧”
杨君苏笑道“出来混是要讲规矩的,哪能干出尔反尔的事。”
葛科长哈哈笑道“果然是你的风格,我早就听说你这人很讲信用,很够朋友。”
葛科长给杨君苏倒了一杯茶,拉开架势做出长谈的姿态。
杨君苏寒暄两句就直奔主题“葛科长,这次还得麻烦你。”
葛科长早有准备,便问道“你说吧,什么事能帮的我尽量会帮。”
杨君苏便说她想调走全志明,葛科长一听到这个名字,脸上的神色变得复杂起来,他试探道“杨场长,你以前认识全志明”
“不认识,我们养猪场要扩大,人手不够。不像你们一分场,家大业大,人才储备多。我只能再厚着脸皮向你们请求支援了。”
葛科长慢慢地啜着茶水,慢条斯理地说道“这事有些难办呀。上次你调小孙,是咱们农场内部调动,我自然乐意照办。可这个全志明身份特殊,你们四分场又没有劳改犯住的地方,也没有专人看管。”
杨君苏说“没住的地方就随便搭间棚子就是,谁说没人看管职工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这么多人还能看不住他”
葛科长笑而不语。
接着,他话锋一转,问道“杨场长,我看你这架式又要放开手脚干大事了。你们四分场的发展势头真好呀,可谓是日新月异。职工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们看着是既高兴又羡慕。新场就是好呀,不像我们一分场,想干点什么那是寸步难行。”
杨君苏说道“一分场的人才储备多,各种规章制度完善,是咱们胜利农场的长子呀,对下面三个分场起到带头作用。”
葛科长听到长子二字,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趁着气氛良好,葛科长的眼珠一转“说到长子,我突然想起我家的小闺女葛玲,这孩子被我惯坏了,无法无天的。平常谁都不服,就服你跟宋场长,还说你们两个是全场女同志的好榜样,她长大也要向你们这样干出一番事业。只可惜,咱们离得太远,她也不能时刻跟在你们身边学习。”
杨君苏一听就明白对方想往她这里塞人,便不动声色地问道“听起来我跟你家闺女很有缘分呢,我当初也是喜欢我们宋场长这样的人,把她当成榜样学习。对了,你闺女今年多大了”
葛科长一提到女儿,就满脸笑意“她今年十五了,后年就高中毕业了。”怪不得,葛玲要是再大两岁,后勤科那个职位就没杨春什么事了。
杨君苏笑道“再过两年就可以参加工作了,老葛你又为国家输送一个优秀人才呀。”
葛科长哈哈一笑,“这孩子又淘气又难管,她别惹事就行了,算个啥人才。”
杨君苏接着说“我堂妹杨春跟她年纪差不多,有时间你让杨春带着她来我家,我正好见一见。”
“好好。”
杨君苏接着便开始暗示“我们的饲料厂正在筹建,如果饲料研究有进展,我们就准备建厂房,各科人员也要到位,我们四分场毕竟是新场,缺人才,到时估计又得麻烦老葛你呀。”
“好说好说。”
两人聊了一会儿,葛科长也开始表态“杨场长,你看这样行不全志明的事我先向我们书记和场长汇报一下,他们要是同意,我这边就给你办。他们要是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杨君苏又趁机提出道“全志明这人性子很执拗,我私下里询问他的意见,他说你不问我就没意见,你要问我,我就有意见。他想把苏伯平和陈辽原带上,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葛科长一脸惊讶,他一想,这两人老的老,小的小的,倒也没什么用。但一下子调走三人,事情就更麻烦了。
他为难道“杨场长,你可把我难住了,这下我更不敢打包票了,我更得请示上级了。我觉得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调一个人还有可能,三个人有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