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再大些,还要种果树,绿化农场。领袖教导我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现在就是在点燃星星之火。”
大家听得无比激动,啪啪鼓掌。
也有人主动提出要给杨君苏这个总负责人发补贴,杨君苏说道“我的补贴就不用了,我做为干部,为人民服务是我的本分。”
大家不由得心生之佩服,人家杨科长的觉悟就是高。
杨君苏往下压压手,说道“现在正值夏天,凉席的需要量很大,大家多干点,我再向外拓展一下销售渠道。”
杨君苏根本不用费力,这个年代完全是卖方市场,什么东西都缺。
他们农场,连职工带家属和下面的生产队有上万人。他们这点量,根本不在话下,而且他们编的席子看上去很漂亮,篾片均匀,席面光滑软和不扎人,睡上去很舒服,很受众人欢迎。
大家尝到甜头,干劲更足,也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合作社地方太小,杨君苏就让社员回自己家编,席子编好拿过来就行,还有专门的人检查质量,糊弄的不行。
第一批卖了100张席子,第二批是500张,第批是2000张。
第批席子卖完以后,杨君苏便拿出一部分公共资金买了500只鸭子,300只母鸭,200只公鸭,养了半个月后,直接放水里养。芦苇荡里有小鱼小虾,地里有野菜青草,基本不用喂食,只需要一个老大爷每天准时赶回来就行。
合作社走上正规之后,杨君苏就把事情交给李卫红和杜娟管理,她自己回去忙工作,同时还要时不时地跟基建科的同事沟通建房的事。
第一批平房建好后,基建科开始建造宿舍楼。
他们都是专门干这行的,都是熟练工种,杨君苏只提了几个意见后,便不再干涉。
她有时遇见贺新华,见他晒得皮肤黝黑,神色忧郁,比以前更加沉默寡言,也不怼他了,偶尔还会安慰几句。
老金见了杨君苏,小声问道“杨同志,我听你嫂子说,你们最近在搞什么合作社”
杨君苏点头“是的,发展势头很不错。”
老金忍不住提醒道“你可要小心哪。”
杨君苏笑道“没事,我一直挺小心的,咱们不是私人的,是人民合作社。”
老金嘴上没说,心里挺佩服杨君苏,人家是真的敢想敢干。编席子搞副业不是什么稀罕事,不是没人想到,而是没人敢做。这年头,一不小心就被人打成投机倒把,谁敢动
杨君苏可不管,反正她也没搞个人创业,她这是集体创业,是场办企业。她记得当初华西村也是在这个年代办工厂,人家能办,她也能办。至于举报的事,她就算什么都不干,都有人举报。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是。
杨君苏巡视完工地,把工作安排妥当,又去新房看看。
她的新房子快装修好了,都是她爸带着大伯叔慢慢弄的。
墙面刷好了,门窗也安上了,院子里铺上了条鹅卵石小路,下雨天也不用踩着泥泞走路。
院子一半是菜园一半是花园,葡萄树种上了,果树也移栽过来了。就是堂屋里的青石砖还需要时间门打磨。
周六下午,她早早地骑车载着杨盼回家。
杨婷婷正放暑假,一见到两个姐姐回来,就高兴地跑出来迎着。
杨利民也笑呵呵地迎出来“君君,你回来了。累不累”
杨君苏“在外面打拼能不累吗”
叶香云也上前问“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做。”
杨君苏说道“我想吃水煎包,韭菜鸡蛋馅和小白菜馅的。”
杨利民大手一挥“君君妈,你今晚就做水煎包。”
叶香云没立即去厨房,她小心翼翼地问道“君君,你上次说咱买了新房后,要请亲戚来家吃饭是吧”
“是啊,怎么了”
“你看你舅家的表弟也放暑假了,田里也不太忙,你表哥也有空闲,要不咱接你姥你舅他们来家里住几天”
杨婷婷一听说表哥表弟要来家里,小脸皱得像包子褶似的。
杨盼也直皱眉头,不是她不能容人,是这几位实在太讨厌,每次来都进她房间门乱翻一气,看上什么拿什么,天天闹腾得人脑仁疼。
杨君苏想起来,她妈还没整顿呢,正好,天热了,该好好整顿整顿她妈了。
她直接拒绝“妈,新房是要请客,但还没装修完呢。等弄好了再说。至于我姥我表哥表弟,就别让他们来了。咱家住得挤,不方便。”
叶香云还在努力争取“你跟盼盼不在家住,挤一挤还是能住下的。”
杨君苏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跟我姐可是女孩子,我们的闺房是不能随便让外男进的,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你天天说规矩,怎么这会儿又不懂了”
叶香云“”
她没忍住“你表弟又不是外人,再说了,咱们这等人家还讲究啥闺房啊。”
杨君苏也不废话“我懒得跟你找借口,反正我就是不想让他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