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累死。
就算雕版印刷也费劲,所以书籍当然用文言好,用字少,省事省成本。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文言有着相对稳定的语法方式。
这种稳定性保证了各地域操方言的人能同等交流。这也是“书同文”的意义。
你要是“我手写我口”,那让广东人写一段话,保证外地人看不懂。
另外,自古都写文言文,习惯成自然,或许后人觉得没必要改。
再一个原因是,能接受教育的是上层人,老爷怎么可能跟泥腿子平起平坐有必要划清界限保持优越感。没经过专门学习的人看不懂文言,这就区分开阶层了。
来,翻译一下“吾射不亦精乎”。
至于他们日常说话,当然还是口语大白话,不会像书面语那么难懂。
比如着名的朱元璋圣旨“告诉百姓每
韩霖刚处理完几件公事,童生王纪又送来一份底稿
韩霖看得津津有味。
文章前面比较了历代儒家之不同,后面就开始胡扯。老韩不得不提起红笔在稿子上画个。
好看归好看,可内容实在是太过分了。
孔府鱼肉百姓、欺男霸女是有的。明朝大家王世贞就非常愤怒的说夫使贪纵放僻,败伦乱纪之人而称孔子徒,乳臭之人鲜衣怒马而后孔氏,而曰尊之厚之,于乎,不以桀哉
某些孔家人可以千刀万剐。
他们有错归有错,写出来没问题,可居然说孔家被蒙鞑换种了这让“万世师表”情何以堪
韩霖明白李自成编写各种册子的用意,可实打实的黑材料已经足够用了,犯不着胡诌这些不着调的玩意儿。下作
“此稿不能用,你回去再斟酌斟酌。”
王纪小心翼翼问“那副对联能不能采用”
上联前降蒙元,昨降逆明,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
下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横批万世师表
自古以来,没有哪方势力能抢在衍圣公投降之前占领曲阜。
韩霖叹口气,“大统领一直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言必实证。既然有据可查,那也不用为尊者讳。”
王纪挺高兴,看来自己写的对联还不错。等下个月新报纸筹划好,自己稳稳当当去做个主编。
这就是“从龙”早的好处。我一个童生怎么了你们一帮秀才、举人还不是在我手底下混饭吃
王纪就是当初状告亲戚不缴佃租的那位。现在月薪三两银,小日子美滋滋。老娘也不用再辛苦的给人炼硫磺了。
忙乎完这边的事,后半晌韩霖再去书院讲学。
“上一课我们讨论了什么是阶级,今天我们讲一讲国家。”
“所谓国家,是介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前所未有的新理论冲击着学子们的头脑。
别说他们了,连讲课老师韩霖都被冲击的不行不行书院院长张慎言更是惊呼短毛实乃妖孽。
单说“国家”定义,细思极恐啊
皇帝和老百姓可不就是剥削阶及和被剥削介级吗
农民给皇帝种地供养他,皇帝为了防止农民反抗推翻自己,可不就得建立朝廷、官吏、军队、监狱等,把老百姓关起来这不就有了国家吗
这个定义真是太残酷太现实了,赤果果的一点面子都不留。
问题是,短毛将来不一样要登基当皇帝他怎么敢把这些血淋淋的思想传授出来
还有“抿主”,人人当家做主一人一票选举
可是短毛在书里说民主总是属于统治介级的,体现统治阶及的意志和利益,被统治介级不可能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瞎说什么大实话
韩霖、张慎言等人被震了又震,惊了又惊,都快麻木了。
大统领牛逼就完了
还有,短毛让众人编纂中学教科书,要点都由他。
比如地理教科书
睁眼看世界也就罢了,更扯淡的是上来就教你搞农业。
让你要学会考虑地形、气候、市场、劳动力,机械、交通、政策等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等你好不容易把这些学会了,马上又一项一项教你,选好了地具体怎么种农作物,种完怎么通过交通卖出去。
等你会了这个地方的农业,马上又要你学全国各地情况,哪儿适合养猪,哪儿适合种地整个亚洲的情况呢哪儿适合养猪哪儿适合种地
十来岁的孩子能看懂啥啊
不管,简单粗暴的让他们背
甭管你懂没懂,一股脑塞给你,先背下来再说,万一以后用上了呢
种地也就罢了,还有大杀器历史课本
说到“黄巢起义”,新编教科书上就说之所以产生起义就是因为阶级矛盾的激化,现在国家管不住老百姓了,所以老百姓要造反
为了怕你不知道咋造反,课本还详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