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地球围着太阳转(5 / 5)

外面很多乡人信奉无生老母、弥勒尊者,还有黄天道等等,只要他们不去为非作歹,一样是良民。

无论儒释道,或是旁的什么,可取的是导人向善,怕的是迷而信之,那是愚昧。

人谁无过孔夫子说的话就全是真理我看未必。

抱着一本两千年前的破书整日细究微言大义,舍本逐末。其他同理。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理。

话说回来,何为精华何为糟粕若是擅做定论,不免又成为两小儿辩日。

首先你要知,才能。

何为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李自成洋洋洒洒一通,双手背后,抬头挺胸,“赵某大言不惭,已至蓦然回首矣。”

韩云貌似恍然开悟,长舒一口气,作揖道“先生高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李自成也不谦虚了,笑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陕西的王徵受洗后强驱其妾,这就是对洋人迷而信之,可称愚昧。咱先不说他没儿子的问题,入教后连去坟头给祖先上香都不行了,好么

欧罗巴为新旧教之争,自己都打出了狗脑子。咱们中国人有什么好迷信的你说王徵之辈是不是可笑看人家瞿式耜活得多明白,四五房妾,啥都不耽误。”

韩云脸皮发烫,因为他弟弟韩霖也为入教而休妾。

李自成继续说道“你等着看吧,再过几年,身为填主国的法兰西必然会加入新教一方作战。为何利益使然。最后将是新教一方获胜。为何不迷信腐朽,与时俱进耳。你说,信什么玩意儿重要么也就糊弄无知小民罢了。”

韩云默然不语。

前东林党人高攀龙言“孔子道无亏欠,本不须二氏指佛道耶等帮补”。

那一堆士绅为啥改宗因为韩霖认定儒教“有启示而无救赎”。

“从古以来,中邦止有身世五常,尧舜孔孟之道,并无他教可以比论。历代相传,后来者故不以为前儒之学有所不足今天煮教,既有生前死后之明论,补儒绝佛之大道,后来者岂犹可以为前儒之学全备无缺,无不足哉”

另外还有两条理由

其一,“世人肯冒死以证其言,则可信之据,莫大于此。今噎稣会诸西士在中国传填主教者,皆从九万里航海三年,长辞故国,永别戚友,涉风波不测,经杀人掠人诸蛮域,甘冒九死一生之险,以证其真教实理。”

其二,“若止有一二人,于一时一处受多苦,传行此教,尤可疑其人为憨不晓事。今传教于各国者,无虑万人,咸名士也。”

这两条理由近乎于扯淡。

李自成说道“憨山大师有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

耶教自有他的长处,但是咱们三教合一也足够用了,还不用交什一税。何况胜经原本并没有翻译,只摘抄些教义出来确实很能蛊惑人。你大概还不晓得赎罪券,几十年前才废除的玩意儿。有兴趣了解的话可以回去问问高神副。”

明末,各种会、各种道、各种门等乱七八糟信仰多如牛毛,而三教合一的思潮与宗叫实践也大行其道。

三十多年前,莆田人林兆恩心有所悟,以为儒、道、释“其教虽三,其道则一”,于是创立“三教合一”学说。

“一时胜流袁宗道、萧云举、王图、吴应宾皆北面称弟子。邹元标极言其学之正,有争之者,元标曰讲学随人意见,何事力争袁黄曰早岁读书多有未解处,每于三教集中,阅之豁然。”

其实更早就有王重阳的全真派,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

可惜他的后人不给力,尹志平李志常等仗着丘处机弄起的声望,开始胡作非为。他们毁佛寺毁孔庙,然后又在蒙哥皇帝面前和佛教辨论失败,就衰落了。

当时辩论一来有翻译问题,二是耶律啥的偏袒佛教,再就是“老子化胡”说确实扯淡。

李自成看着韩云,“我并没有劝你退教的意思。前面说了,无论信奉如何,均是导人向善,令人修身养性。只要抓定主旨,细枝末节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实啊,那些玩意儿不过是懦弱者的挡箭牌。无趣的很。”

韩云抬头,“先生,地球真是围着太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