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地球围着太阳转(2 / 5)

于是他把那位官员召来唠一唠。

结果,赵光义“刘某奏对皆操南音,朕理会一句不得”

一句听不懂,光速打脸。

又有一个胡建人,中了进士,明成祖朱棣看他仪貌颇伟,准备提拔为近侍。

结果对方一开口就是乡音,朱棣嫌弃了,“老蛮子也”

到了明代,“今天下音韵之谬者,除闽、粤不足较已”

这两个难兄难弟直接就被放弃治疗了。

张廷玉在明史记“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

想做高官,南方人学会官话太重要了。

南齐时有个南昌人叫胡谐之,齐武帝挺看重他,还想给他介绍一门亲事。然而女方却嫌他口音太重,不愿意。于是齐武帝就派了几个宫人去老胡家教授官话。结果,那些宫人反倒学会了流利的南昌话。

北方稍微好些,虽然方言也多,但是语音相近,交流上障碍少。

朝廷鸿胪寺主持礼仪的唱赞,都是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人里选声音洪亮者。

明代记录方言如下

“如吴语黄王不辩,北人每笑之,殊不知北人音韵不正者尤多。

如京师人以步为布,以谢为卸,以郑为正,以道为到,皆谬也;

河南人以河南为喝难,以妻弟为七帝;

北直隶山东人以屋为乌,以陆为路,无入声韵。入声内以缉为妻,以叶为夜,以甲为贾,无合口字;

山西人以同为屯,以聪为村,无东字韵;

江西、湖广、四川人以情为秦,以性为信,无清字韵。歙、睦、婺三郡人以兰为郎,以心为星,无寒、侵二字韵。

又如去字,山西人为库,山东人为趣,陕西人为气,南京人为可去声,湖广人为处。

此外如山西人以坐为剉,以青为妻;陕西人以盐为年,以咬为袅台温人以张敞为浆枪之类。

如此者不能悉举,非聪明特达、常用心于韵书者,不能自拔于流俗也。”

“大约江以北入声多作平声,常有音无字,不能具载;江南多患齿音不清,然此亦官话中乡音耳。若其各处土语,更未易通也。”

“燕赵北为卑,绿为虑,六为溜,色为筛,饭为放,粥为周,霍为火,银为音,谷为孤;

秦晋红为魂,国为归,数为树,百为撇,东为敦,中为肫;

梁宋都为兜,席为西,墨为抹,识为时,於为俞,肱为公;

齐鲁北为彼,国为诡,或为回,狄为低,麦为卖,不为补;

西蜀怒为路,弩为鲁,主为诅,術为树,出为处,入为茹;

吴越打为党,解为嫁,上为让,辰为人,妇为务,黄为王,范为万,县为厌,猪为知;

二楚之为知,解为改,永为允,汝为尔,介为盖,山为三,士为四,产为伞,岁为细,祖为走,睹为斗,信为心;

闽粤府为虎,州为啾,方为荒,胜为性,常为墙,成为情,法为滑,知为兹,是为细,川为筌,书为须,扇为线。”

“徽东读堂如檀,读郎如兰,读阳为延,读刚如干,盖谬阳韵于寒韵也。”

“吴人不辨清新侵三韵,松江支朱知;金陵街该、生僧;扬州百卜;常州卓作、中宗”

“宗藩以科目起家,始自辛酉朱统钸,亦宁藩宗室。钸

字本音饰,其意亦同,而江右人多呼为布,何也”盖因江南多无翘舌音,读shi饰为si死,“统死”不妥,故宁可错读为“布”。

戏说

崇祯堂下何人

督师回皇上,偶系广东斯文读书人来嗝,叫偶靓仔就得嗝啦。

崇祯侍卫速将此逼拉下殿去

督师皇上,唔好讲粗口哦。做人仲系讲返d道理先好哦

崇祯哎哟哎哟,哎哟我x丫挺真是盖了冒儿啦

督师掉哪妈,扑该仔吔屎啦你

督师卒

若是来个胡建人

胡a

帝你的口音好机车诶

胡皇上驾崩啦

帝掉哪妈扑该仔吔屎啦你

“南蛮北侉”的说法流传几百年,大家谁也别说谁了。

韩家兄弟文武双全。

尤其是韩霖将来写成于崇祯八年的守圉全书尤为出彩。

“谓目下奴虏交讧,腹背收敌,城池不守,封疆大坏。世间兵书谈守者寥寥数言,谈战者博而寡要。故广采兼收,拔尤汰冗,详守略战,厘为八篇。全用其言,虽庸人可以无患。”

到顺治三年,钱谦益题守圉全书卷首,即谓“鼎革后则又大不合时宜矣,阅者慎勿轻示人”。

守圉全书除介绍西洋火器外,还有大量篇幅叙述棱堡。

一百年前,棱堡式防御体系,即所谓“意呆利式要塞”趋于成熟。之后西欧各国普遍采用。

早在万历年,萨尔浒之役明军惨败,徐光启上“辽左阽危已甚疏”,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