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远颖始终都在旁边低着头,他的问题都让裴彦替他回答了。
皇帝对裴彦是分喜爱。
“难怪万民书里你父子赞赏有加,朕对尔等亦是如此。”
裴远颖听出来了,皇帝这是对他们很看重的意思。
他可不图什么大富大贵,现在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叩谢圣上。”
皇帝留了裴彦在宫里玩了两天,领他四处看看宫里的景致,另外给了裴彦千亩良田,赏银万两,然后还让裴远颖督促裴彦好好读书。
裴彦“谢过皇上。”
皇帝的喜爱是真的,爱之深责之切吗居然让他读书
父子两个叩谢皇帝隆恩之后,皇帝又补了一句希望以后在殿试上能够见到裴彦。
裴彦
裴远颖
父子两个从皇宫出来,那个执事的大太监王瑛又过来叮嘱几句“万岁爷的话,裴小公子一定要听进心里去,万岁爷特意让咋家叮嘱几句,希望以后在殿试上再度领略小公子的风采。”
殿试
裴远颖只能客客气气地答应着。
裴彦也是恭敬地跟公公道谢。
回来之后父子两个抱头痛哭。
按照裴远颖的意思就让宝儿好好享福,能认识几个字儿就好,以后吃穿不愁享福一辈子,但是听皇帝这话一定要让宝儿读书,嘤嘤嘤如何是好
裴远颖自己不爱读书,所以也不曾督促儿子读书,这下可好,皇帝让宝儿读书,还要参加殿试
裴彦倒是没有太难过,但是从今往后他可能没有那么悠闲地日子过了,现在这个世界的知识,跟他以前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他要是想参加科举,那是很费一番功夫的,他以后不能尽情的吃喝玩乐了。
父子两个带了皇帝的赏赐回来也并没有招摇。
裴彦并没有让裴远颖把皇帝给的赏赐分给乡邻们,毕竟那是皇帝赏赐的东西如果捐出去,那就是对皇帝大大的不敬,那不如留着。
尽管按他们父子低调,但是整个清河镇哪能低调得了镇上的乡亲们敲锣打鼓在裴家门前搞庆祝活动,甚至有人自发地找来舞狮队。
清河镇的人哪里受过皇帝的嘉奖裴家这还是头一遭。
圣上不但召见他们,不但表彰裴远颖为世人楷模而且还赏赐田地和金银这可是莫大的荣耀,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这样的荣耀不是一般人能够享有的。
县衙催大老爷今天也专门登门道喜。
催大老爷可是清河镇地父母官,他都亲自过来道喜,可见裴远颖这一次影响力非同凡响。
裴远颖赶紧带着裴彦出门迎接。
今天裴远颖穿了一身红色锦袍,脖子上带着金项圈,跟在裴远颖的后面,蹦蹦跶跶格外好看。
催大老爷腆着大肚子一脸的笑容“裴老弟,你真是我等楷模呀,是我们整个清河镇的荣光。”
他自己便说边鼓掌,周围老百姓也跟着道喜。
裴远颖自己也感到了无比的荣耀。
以前没觉得他做的这些事儿能有多高尚,没想到能得来这么多的赞扬和肯定,他高兴自然是不用说的。
怕是裴远颖长这么大都没有被人这么肯定过,他现在都四十多岁了,得到了这么多人的肯定,心里的高兴自不用说。
第二天裴远颖就带着裴彦到刘氏墓前祭拜,感谢刘氏给他生了一个这么好的儿子。
庆祝活动过后,裴远颖四处拜访名师,给裴彦上课。
终于让他给裴彦找了两个有名的大儒回来,一个叫方成静,一个叫刘景文,这两个人轮流给裴彦教学。
从经史子集一直讲到时政策论。
裴彦现在都快九岁了才刚刚开蒙,已经算是超大龄学童了,那些和裴彦差不多大的孩子,人家早就已经成了童生了。
童生也是需要考试的,有很多人三十几岁还没有考上童生,甚至一辈子都进不了乡试。
裴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走这一条路,不过好在裴家的条件还可以,能给他找来当代大儒做老师,要不然打死他,他也不赶趟。
虽然说皇帝跟他约定殿试见面,但是学习这种事情也不是他想成就能成的万一他资质不足考不上,那皇帝也不能责罚他。
所以说啊,他只要尽力就好。
两个大儒来的时候都听说裴远颖家的少爷娇气,而且不是很聪明,所以他们也很担忧,怕影响了自己的名声,但是裴远颖给出的条件足够的优厚,他们勉强过来是试一试。
两个人都是有私心的,然而他们来了之后给裴彦出了几道题考验他,发现裴彦都能答上来。
他们就知道裴彦这个孩子还是挺聪明的。
只有老师从心里认可这个徒弟,他们才会认真的收教。
裴彦也确实值得他们这样做。
所以从这天开始裴彦就进入了学习阶段。
裴远颖生怕儿子累着,所以几乎天天给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