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住个一年半载,看谁能顶得住。
内城那些大清的商人只以为是例行检查,安心吃喝等着,以为几天就放了。
但是心里有鬼的俄国商人,明白要真没有这个小贼出现,他们就要被一直关在这个互市里面。
压根没这个小贼,康熙哪里能找出来,岂不是要把人关到死
康熙不急,关上城门让人到处巡逻检查。
内城的城门就没开过,小贼不会傻到带着货物进去,那等于是带着东西进死胡同。
加上内城全是大清的人,彼此都认识,多个陌生面孔一眼就能发现,不是脑子进水都不会进去。
所以内城继续关上,外城的俄国商人就要被侍卫反复查问,烦不胜烦。
心虚的几人被关了好几天,就忍不住面色都带着点焦急了,让侍卫很快锁定了他们几个。
派人在后边跟着,又夜里偷听几人商量,都是打算怎么从城门逃出去。
偏偏当初互市为了安全,城门都是再三加固过,硬闯是不可能的。
除了里面一个大门,外边还有吊桥,放下吊桥就需要时间。
他们哪怕出了第一个门,顺利放下吊桥,这时间内都要被侍卫抓上好几遍,压根就逃不了。
逃又逃不了,难道就只能自首了
可惜几个人又拉不下面子,于是纷纷想要对方去自首,谁都不乐意,就吵了起来。
这一吵还越来越厉害,最后都打起来了。
隔壁的人赶紧过来劝架,但是听着听着就感觉不对劲了,发现这几个人才是他们被关起来的罪魁祸首,气得不行,立刻告诉了侍卫。
侍卫光明正大闯进去把几人抓起来,分开来问话,他们就吓得什么都说了。
不外乎是侍卫查得严,他们想私带点什么来卖都不行,赚的不多,于是就起了歪心思。
哪想到康熙这么刚,也不息事宁人,直接就把互市关掉,还把人都关起来慢慢查。
不是说商人都以和为贵,大清开这个互市不就是为了赚钱,怎么就不按理出牌呢
于是几个人就栽了,侍卫把几人的口供记录下来,又让劝架的几个俄国商人写了确认书,证明他们是亲耳听见几个人吵闹的时候泄露出来的话,主动告诉侍卫把人抓起来。
这几人连累其他人被关在这里好几天,互市还不开,浪费了时间,还坏了其他人的买卖,能不恨吗
来劝架的人二话不说就把确认书签了自己的名字,还把身份证明都誊抄一份夹在里面,证明身份没问题。
康熙另外派了使者和侍卫押送这几个俄国商人过去,让俄国人接手,还把口供和确认书都送上。
顾凝宸觉得他这一手真是漂亮,直接堵住了沙皇找借口的嘴巴。
试想一下,只有口供送过去,沙皇那边还可以借口说大清为了平息互市,就找替罪羔羊,这肯定是逼供出来的口供,是假的
有确认书,如果是大清的商人,沙皇也有理由,说他们是自己人串通,故意陷害俄国人
但是如今这确认书作证的是俄国商人,还不是一般的商人,身份证明都在,如果沙皇还想说这些人是假的,那能让人回去对质。
要说这几个确认的人被大清这边收买来故意陷害自己人,可是这几个大商人背后都有大贵族做靠山,说他们叛国,是指责大贵族们叛国吗
沙皇当然不能举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借此闹事,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责罚了这几个故意捏造小贼偷东西的商人,把人关起来审问。
大商人他不能动手,这几个小商人还不行吗
这事就此告一段落,沙皇都没借口送俄国侍卫过来或者要赔偿,就只能维持原样。
不过对俄国商人,互市的侍卫查验起来就更加严格了,让俄国这边的人苦不堪言,对那几个说谎的小商人就更加痛恨。
闹腾什么,这不是害得他们做买卖更难了吗
事情解决后,康熙的心情不错,还跟顾凝宸说道“朕想着互市那边总会出点问题,没料到居然是几个小商人先动手,倒是给了朕一个杀鸡儆猴的机会。”
互市这么个香饽饽,哪怕再怎么死命盯着,总归有异心之人会在私下动手脚。
要是出了人命,那就麻烦了。
所以康熙派去的侍卫虽然砍掉了一半的数量,却换上了武艺更强,尤其是上过战场的士兵。
他们警惕性尤为高,还十分敏锐,所以互市才能一直平平安安。
小麻烦可能有,但是大麻烦就没有了。
可是要彻底断绝那些有心人私下的动作,就需要一个震慑的机会。
正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康熙立刻抓紧机会,给俄国重重一击
俄国再也不敢提出送侍卫来了,更别提那些商人被反复检查也不敢吭声,毕竟是他们理亏在先。
当然也有不痛快,想找那几个小商人的麻烦,却发现几人被送回俄国第二天就死在狱中,说是畏罪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