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 144 章(2 / 5)

小知县 桃花白茶 8453 字 2022-12-17

还苦啊。

但这会要是走了,岂不是前功尽弃。

不行,不能走。

至少不能当第一个下班的人。

以至于纪炀准备回家的时候,发现翰林院来的一干人等,竟然一个也没走。

纪炀笑“既如此,便请你们去东市酒楼吃饭。”

东市的酒楼,个个都贵得离谱。

这些进士们也没几个能吃得起的。

纪炀还看了看江春,见他精神也好,笑着道“这里跟家里,是不是很不一样。”

江春是潞州扶江县人士,纪炀刚到扶江县时,那会他才十二三,可以说是看着扶江县被纪大人一手扶持起来的。

他自然更加恭敬。

“是不一样,汴京真的很繁华。”江春又接了句,“但家里也很好,现在真的很好。”

纪炀笑“走吧,去酒楼尝尝家乡菜。”

那酒楼的潞州菜也不错,去尝尝。

到了之后,进士们发现,不仅有潞州菜,还有他们各地的菜肴。

忙碌了一天,能吃到家乡菜,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

纪炀无奈看着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哭,然后还一边交流今日做事的感受,笑着下楼把账先结了。

至于他

他还是回家跟老婆孩子们一起吃饭吧。

婉芸的女医馆已经正式招收学生,令人意外的是,来了不少大家小姐过去学习。

京中的门户们多么敏感。

明显已经察觉风向变了,如今的承平国风气开放,女子去读个女医也不是错。

说不定还会得到皇上夸奖。

再说,真正爱女儿的人户,也舍不得自己女儿被拘束在小小的院子里。

一时间,汴京街上多了不少女孩子,不围戴帷帽面纱也很常见。

这也跟汴京治安特别好有关。

谁敢在街上捣乱啊。

那不是找死吗。

别看纪大人不是汴京府的府尹了,可接任他的人,完全按照他的行事做派,大家都知道的。

夜晚的汴京灯火通明,走在这样的街道,很让人心情愉悦。

四月二十二清晨。

纪炀先去了皇宫,然后跟着皇上一起去皇庄。

此刻皇庄附近已经准备好,只等着皇上过来,下令收割稻子。

随后的流程更不用说,丰收,称重,都是安排好的。

跟着的林启还有林婉芸,忽然觉得这一幕有些熟悉。

当初纪炀在扶江县就是这么称菜的。

上次因为肥料的缘故,让当地粮食增产几十斤,上百斤。

可以说震惊整个潞州。

甚至让先皇都微微吃惊。

也是那个时候,让先皇注意到下面还有纪炀这个能臣。

如今算算,竟然过去十二年了。

纪炀的想法依旧跟之前一样,但之前是让扶江县百姓吃饱喝足。

如今的目标是让天下百姓吃饱喝足。

未尝不是一种不忘初心。

徐九祥带着皇后在田间看着,对人温和有礼,又不失皇家风范,让不少农家人也看到年轻帝王的模样。

倒是更亲切,更有朝气

上午第一亩稻子的重量出来。

按照汴京往年三百二十斤的均产,足足提高了二百斤

一亩地,五百二十斤

良种的作用,在第一亩地的产量已经显现出来。

纵然有这里农人格外精心照料的原因,也有良种的极大作用。

五百二十斤。

这简直让大家不敢想象。

放在现代,或许还是低产。

但在承平国这里,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产量。

现在的承平国大小官员,可不是去年时候,去农务一窍不通的。

如今的他们,学习颇多,他们本就是学富五车的人,主动钻研农务,岂有不懂的道理。

五百二十斤,实在太让人诧异了

纪炀自然不会说,他昨天辛辛苦苦挑选田地作为第一亩田,产量能不高吗。

他看着众人兴奋的目光,已经知道事情成了一半。

接下来的收获更让围观百姓发出欢呼。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良种的育种,证明有朝一日,他们也能种上这种粮食,他们也能有如此收获。

别看汴京不怎么种稻子,他们就不能为稻子欢呼

谁让小麦也在育种。

哪个庄稼人看到这种收获的场景不欢呼,那就奇怪了。

甚至连一些官员都跟着喝彩。

特别是外放过,当过小官的官员,他们之前接触的都是百姓穿衣吃饭问题。

如今纪炀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

徐九祥向前几步,手里捧着稻谷。

他之前看别人育种是一回事。

在御花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