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 138 章(2 / 7)

小知县 桃花白茶 12290 字 2022-12-10

但纪炀听得开心,自然买下许多果干,虽说家里都不少,可出门吃东西跟在家吃东西,还是不同。

挑夫见这位公子果然出手大方,笑得眼睛都合不拢。

大早上便有好买卖,这日子可真有盼头。

吃饱喝足,纪炀他们才去西华寺逛庙会,远远便能看到庙会人声鼎沸,唱戏的,变戏法的,都在大殿前面的空地上,更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供挑选。

纪炀他们也买了几个小玩意儿。

期间甚至还碰到同僚,同样带着家眷出来。

不过大家都默契只称呼大人,并未说太多,否则以纪炀的名气,分分钟要被围观。

这次来逛街的,还有今年等着考试的考生。

原本三年一次的科考,上次在昌盛四十二年,新皇登基,如今泰安二年又开一次,这让很多考生多了次机会。

这次的考生,显然比前年的更要意气风发,也更敢说话。

毕竟去年状元的传奇故事,他们都听说过。

那个振臂高呼的补丁书生,袖口还打着补丁呢,就敢响应京都趣闻,跟宗室对抗。

虽说刚开始被抓到监牢里了,不过听说在监牢里也并未吃苦。

等到科举的时候,还能正常考试,甚至被先皇点了当头名。

看看人家,这样都没被贬,先皇真是太好了。

现在的皇上还让他进了翰林院当大夫,说是在御前伺候笔墨,同样荣宠。

这就给了天下书生极好的鼓励,更对承平国多了信心。

甚至有不少百姓因为开始读书。

谁让皇上都尊敬有学问的读书人呢。

再加上纪炀纪大人推行的仁政,更多有天赋,有才学的贫家子弟终于能进官学。

不过这批读书人里面,有个从潞州来的江春,在西北三地算是小有名气,跟韩家几个子弟关系也不错。

他今年二十四,一直在潞州官学读书,原本前几年准备考试,但家中父亲去世,守孝三年,错过前年的机会。

原本以为还要再等等,没想到现在加开了恩科。

江春十分腼腆,但说话却很有想法。

这群书生在里面高谈阔论的时候,丝毫不知道这外面还站着好几个朝中大人。

其中一个吏部的员外郎一边吃包子一边跟纪炀道“看看,这些年轻人多有活力。”

“他们好像比我们当初自信多了。”

说过之后,三十多岁的员外郎看看纪大人“忘了,你也是年轻人。”

纪炀哭笑不得,听书生们说话自然找个乐子,再说三十多的员外郎,您就不是年轻人了

这些都是先皇当初散到各地的官员,如今慢慢成为新皇的班底。

不过他更在意的,还是江春这个名字。

江云中江白鹤自然也支起耳朵,等江春站起来的时候,他们三个确定了。

潞州,官学。

江春。

确实是他

扶江县第一个秀才,第一个举人。

纪炀离开扶江县那年,扶江县头一次开县试,这个江春当年十五,读书没两年便过了童试,还过了府试。

纪炀没记错的话,他还给他们那批学生押过题

这会见十五岁的少年长成,颇有些感慨。

江云中跟江白鹤则有点兴奋。

好不容易遇到老家的人,自然高兴的

更别说他们还在一个学堂读过书

不过这么多人,他们也没打算相认,等人少了再说也行。

纪炀他们正要走,江春好像察觉到什么,下意识看过来。

纪炀见他眼神惊喜,才指了指外面的茶楼。

江春知道纪大人在汴京的名气,强忍激动,找了借口脱身,几乎快步走向茶楼。

刚进门,就被平安带着去包厢说话。

“平安大人。”

“好久不见。”

平安也有些哭笑不得“不是什么大人,你最近可好”

“从扶江县过来,一路辛苦了吧。”

平安怎么也在扶江县待了许多,对那边也有些感情。

江春摇头“一路上坐船,家里给的盘缠也够,不算辛苦。”

“只是颇长见识。”

江春说话间明显很是激动。

他怎么也想到,能在这见到纪大人

实在是太巧了

对于纪大人,他的感激自不用说。

没有纪大人,他怎么会走上科举之路,他家又怎么会有足够富裕的银钱供他读书。

江春进门,看到江小子跟江乖乖,下意识道“还是你们吗”

以前的江小子很有戒备心,就是个野小子。

乖乖很乖,不怎么爱说话。

如今看着,一个梳着高马尾,像个小侠客小将军,一个穿着柔软皮毛的外衣,活脱脱生养极好的大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