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第 132 章(6 / 8)

小知县 桃花白茶 14182 字 2022-12-08

就多了”

不止国子监那边谁嘟囔一句。

纪炀又笑。

韩潇也笑,终于到他出场了。

太不容易了。

为了给纪炀洗名声,他都来汴京当了几个月的官。

韩潇站了出来,拱手道“皇上,太子殿下,微臣想替纪炀纪大人求情。”

“当初他远赴潞州扶江县做个穷地方的小知县,那时还不到十六,被有心人蒙骗到那么远的地方,还背负如此罪名,却依旧能一心为民,做出令人侧目的政绩。”

“更别说,纪大人为民做事的同时,私下刻苦钻研。以臣来看,纪大人的学识不亚于当朝任何一位进士。”

“就跟臣私下说的一样,若纪炀去科考,必然能中。”

纪炀去科考

必然能中

科考有那么简单吗。

“当年韩家迁徙到纪炀所在的扶江县,从那开始私下便与纪炀来往,臣与韩家族老,都教导过纪炀读书。从八年前开始,从未间断。”

“所以臣敢断言,朝中所说纪大人学识不够,不能为官,纯属缪言。”

“若非今日之事直指纪炀,臣也不会站出说明此事。”

“臣不能看着这样一位好官,因为被人嫉妒,受人红眼,所以就被拖下水。”

韩潇说的都是大白话,但句句情真意切,言辞诚恳。

最后还阴阳了一句,你们就是嫉妒纪炀,所以才这么做的。

自己是看不下去了,所以过来澄清

什么

问证据

证据在皇上那

皇上看过纪炀的文章

他昨天送过去的,你们傻眼了吧

说到底,今日提出买卖官帽的案子,就是跟之前说纪炀没有学识不配做官,不配指点国子监联系起来。

其根源还是在纪炀到底有没有这个学问,有没有资格跟学富五车的同僚们相谈甚欢。

这朝中没有科举的人不少。

比如井旭就是一个。

为什么不攻击他,因为他没有对国子监指指点点。

纪炀插手什么不好,偏偏插手自己最弱项的一个。

于是,国子监等人便拿学问,科举,买官这种事反击。

原本以为十拿九稳。

可现在纪炀先跟太子一唱一和,再算准他们不敢反驳太子,直接保住官职。

韩潇,这位极有学问的韩家家主再出来说,纪炀有八斗之才,更是登高能赋之人

韩家名声承平国皆知。

在韩潇到国子监之前,那也只是知道。

可他到国子监三个多月,跟人辩经论道,跟人谈经论典,没有一次落于下风。

说他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也不为过。

这样的人给纪炀做保

他都夸纪炀。

还把文章拿给皇上看

有韩家鼎立支持纪炀,似乎让纪炀有些底气。

井旭开口道“韩先生都夸纪炀文章好,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对啊你们有韩先生的学识吗。”

“不行跟韩先生比比。”

纪炀这边的人立刻找到话头,场上眼看要吵成一团。

国子监主簿咬牙道“纪炀,跟你学莫不是在骗人吧。”

韩潇认真道“纪炀这么多年的文章,其中半数已经交给给皇上,你们若不信,我这还有几篇文章,若说他写得不好,那我可是不认的。”

韩潇早有准备,直接从袖子中拿出纪炀所写的文章。

今科状元叶锡元好奇接了一篇,看完之后,整个人呆若木鸡,喃喃道“若,若纪大人去科举,哪有我什么事。”

这个叶锡元本就机灵。

此刻半分真半分假,倒是让人想笑。

不过他敢这样讲,也就说明纪炀的文章绝对没有问题,甚至让人拍案叫绝。

一个韩先生。

一个今科状元。

全都夸纪炀。

剩下的人里。

林大学士跟文学士也传阅两份。

两人方才一言不发,但自然也有立场,这会往文章上扫了一眼,就能看出笔者功底深厚,文章文辞俱佳,言之有物。

明显跟普通科举学子大不相同,既有理论还有实践,更能引经据典,其中还能看出笔者的凌云之志。

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值得夸赞的好文章。

其见解让文学士都暗暗称赞,甚至颇有些后悔,若当初真让女儿嫁给纪炀,他也用不着跟纪炀对立了。

朝中一时间,竟然开始传阅起纪炀的小作文。

满朝文官,基本都是满腹经纶,自然看得出文章好坏。

纵然有些不服气的,也会被怼一句。

“别说当年科考了,现在你能写出来这样的文章吗。”

自是不能。

纪炀的胸襟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