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皇上忧心长公主,心疼手足,所以躺在病榻。还请皇上宽心,长公主福人天相,如此喜丧,走得又不痛苦,可见皇家恩德,福佑宗亲。”
刚刚开始长公主被气死,死不瞑目。
转眼就变成喜丧,还是皇家恩德,所有才有福人天相。
太子想笑不能笑,只能故作哀痛,认真道“父皇听闻姑姑仙逝,一时忧心如焚,平日父皇最挂念的便是姑姑,如今姑姑去了,父皇,父皇实在难过。”
“不过有此安慰,想来父皇心里也能好受些。”
他爹才没有刻薄寡恩
他爹对长公主一直很好
两人一唱一和,让宗亲那边的哭诉变得不尴不尬。
消息传到内里皇上耳边,皇上欣慰笑笑,只是心口泛着血腥味,一口咳出血来。
皇后心急,皇上却摆摆手“你也知道,老毛病了。”
只是一直用汤药强吊着,让他看起来还算康健。
实际这身子早就不行。
所以才会被外面消息一气便躺在病榻上。
外面纪炀还带着太子在跟宗室周旋,还有过来捣乱的世家。
那世家自然见不得宗室好,可宗室现在势弱,转头对付纪炀。
只有林家,林家还勤勤恳恳地跟着他。
不知道纪炀,能不能成为太子的林家。
要是能成,他也不用这样担心。
纪炀跟太子看着来哭诉的宗室越来越多,各个看起来真情实感,不知道还以为他们真的这样伤心。
再加上世家渲染。
不管真相如何,这盆脏水,势必要往纪炀身上泼了。
折腾到晚上,长公主那边已经开始丧葬仪式,礼部跟司天监本想接手,但宗正寺提前占了位置,势必要风光大葬长公主。
更要说明长公主是被皇上跟纪炀逼死。
特别是纪炀,如此尊贵体面的长公主,被他个小小府尹威逼,不过是些钱财的事,哪有人命重要。
如此官吏,怎么能当汴京城的父母官,如此歹毒,又怎么好做京都的长官
朝野上下对纪炀的态度再次两极分化。
认为纪炀人不错的不少,厌恶他不知礼仪,不懂礼数的更多。
还有些人在暗戳戳说他没读过圣贤书,所以才能做出这种刻薄歹毒的事情。
毕竟连秀才都不是,捐官上来的,那还不是不知礼不懂礼。
纪炀听着话茬就知道这是哪里传出来的。
总算给国子监那边找到机会。
太子紧皱眉头,他头一次历经风波,这才知道父皇处在什么位置。
底下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心思。
所有人都看重自己的事。
可说实话,皇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纪炀看出太子情绪低落,开口安慰“世事多变,人心莫测。只要对得起本心,对得起供养我们的黎民百姓,便能心安。”
对得起本心,对得起黎民百姓。
太子眼神渐渐清明,起身道“还请纪大人陪我走一趟,去趟长公主府。”
若说皇上推纪炀出来。
那是替他儿子挡风浪,太子这会请纪炀同去长公主府,则是决意要站纪炀。
他替父皇前去吊唁,再带纪炀同去。
谁也挑不出错。
纪炀一时语塞。
这样的太子,绝对不是个合格的政客。
但他却有片良善的心。
自己只不过提了黎民百姓,他就能这样做。
纪炀心里叹气,语气缓和了些,对太子说话的语气,有些像对小云中小白鹤了。
“现在还不是去的时候。”纪炀缓缓道,“您是太子,是未来国君,您才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人。”
纪炀命人奉茶上来,让太子坐在主位,认真解释“饶是宗室再闹,也翻不了天。”
“您稳得住,他们就必须稳住。”
“您此时退让,只会让他们更进一步。”
“哪有人真的讲理,何况他们。”
意思便是,您这会去,有服软的意思。
若在平常时候,长公主薨逝,您作为太子第一天就去吊唁,自然是好的。
可如今宗室蹬鼻子上脸,讨要说法的时候,那便不能退一步。
名声这东西,威逼这东西。
不过过眼云烟。
只要不动摇根基国脉,他们也就是跳得厉害,就是想动摇人的心神。
太子慢慢消化这些话,再听外面的哭闹,竟有另一番心境,想了想道“让御膳房备好果子茶水,若叔叔伯伯婶婶们哭累了,就吃些东西。”
“再闹下去惊扰病榻上的父皇,本宫必然不会饶过。”
等太子的话传出去,宗室众人脸色微变。
特别是琨王跟梁王。
他们本就是欺负太子年幼,心神不稳,逼迫几下肯定会服软,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