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炀手握皇上亲笔书信,并未提前声张。
等其他知县到齐之后,才说了自己的决定。
“年关在即,关外一直请求贸易,关内也想趁着年前交换货物,既如此,不如我们十三个县城一起,将此事敲定。”
“咱们这些人聚在一起,也不容易。”
“不如趁此机会,商议关市的事。”
其他十二个知县已经到齐,大部分人震惊地看向纪炀“关市”
“可有汴京允准”
“没有他们的点头,那等于私自开关市。”
“对啊,纪大人,三思啊。”
最近纪炀的处境,大家都看在眼里。
大部分人都知道,无非两个结果,一个是咬死不开关市,那等着对面过来抢一波。
宁兴县武大人那边的事情重演,甚至更严重。
要么放宽黑市,至少不会有人员伤亡。
可谁都没想到,纪炀选的竟然是第三条路
在没有朝廷允准的情况下,开放关市
他疯了
不要前途了
这事传出去,汴京参他的折子肯定满天飞。
不仅如此,连陛下都会对他有所猜忌。
纪炀身边的徐铭,赵大人,武知县,知道实情,其他人并不知道陛下书信的存在。
所以这会表情不一,纪炀等人一一看过去,记下大家情绪,这才道“陛下已经同意,文书也已经送过来。”
话是这么说,纪炀并不拿出书信,只是口头道“大家放心,早在八月份,我已经递了这个申请。”
“八月现在才十一月初十。”
边关距离汴京的距离,坐马车要近两个月,骑马一路不停也要二十天。
就说八月中旬送的书信,九月上旬文书到汴京。
陛下他们肯定要商议吧
难道一个月就讨论好了
还把文书送了过来
这处理事情的速度也太快了。
不像是朝廷风格。
于是有人道“可否能把文书拿出来,让我等看看陛下怎么说的”
纪炀却笑“怎么不相信我”
原本是信的。
但书信遮遮掩掩,那就不信了啊。
纪炀又笑“你们真的不参与我们太新县,可是准备好售卖些日常用具,应该非常好卖。”
这还用说
黑市停了两三个月,关外肯定缺物资啊。
而且关内羊肉价格都上涨的,也所以因为没有买到关外的羊肉。
反正开放关口互市,谁都愿意的。
只是有一个问题。
陛下,真的同意了
若真的同意,那文书有什么不好拿出来的
而且就这样巧
陛下总不会是加急处理的吧。
纪炀知道众人疑惑,也故意按下文书不给看。
在众人犹豫的时候,文饶县赵大人,今安县徐铭,宁兴县武知县,立刻应声。
“我们肯定是要加入的。”
“对啊,我们那产的蔬菜,正好卖过去,让百姓们换点羊皮羊毛也行啊。”
“我们也是,当地还有食盐,少量售卖也是可行的。”
“对,反正陛下说了,全听纪大人的。”
这三个人齐声支援,并未让情况好转。
反而让其他知县更为疑惑。
谁知道你们三家跟纪炀关系最好,就算帮他隐瞒也是有可能的。
在徐铭身边的干吏蔡源忽然道“反正这事纪大人负责,大家放心吧。”
众人睁大眼。
对啊
这事纪炀负责,是他说陛下同意了,不管陛下有没有同意,他们就当有这回事。
说句不好听的,真出了事,也是纪炀的。
有些胆大的已经心动了。
还有些真正为纪炀担忧的却隐晦劝到“这事情总还有解决方法,不用着急的。”
意思是,不要假传圣旨啊
命要紧
这两种态度都被纪炀记在心里。
已经清楚哪些以后是他可用的人,至少是真心为他好的。
还有些胆子大的,也很有意思,纪炀不至于厌恶,但遇到问题,肯定不会找他们就对了。
在纪炀的劝说下。
开放关市的事已经定下。
十三个知县,马上回到自己县城里,开始统计能售卖的货物,赶在十二月初五前送到太新县石桥西镇,也就是以前的刘县。
在十二月初五,为期半个月的互市开放,错过这个时间,下次开互市,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想赶在年前赚一笔,那必须把握这个时间。
最重要的,还是纪炀接下来的话“当地豪强乡绅大族想要售卖东西,不能直接送到太新县,那样我会拒收。”
“毕竟上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