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左侍郎,见那位低头不语,便知这件事他肯定甩得极为干净。
但,事情就这样简单
纪炀垂眸,周围对他的夸赞,他也只听个大概。
他心底还有一件事没落下。
果然,同样跪在地上的麻奋忽然爬着上前,声嘶力竭道“陛下,陛下我还要告。”
“我要告他纪炀不尊陛下,不尊朝堂,还有不臣之心更说过大逆不道之话”
皇帝皱眉,只听麻奋一字一顿道“他纪炀在灌江府兵乱时,曾说过一句话。”
“他说,他说饿急了,抢粮算什么,也不是大错。”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你都不让我吃饭了,难道还要乖乖听话”
在兵乱时,说饿急了,抢粮算什么,难道还要乖乖听话
纪炀微微闭眼。
果然来了。
当时灌江府关闭城门,不让灾民进入城中。
他随口来了这么一句话,说过也觉得不对,但当时太忙,一时没察觉。
之后捉住李宾,才知晓这也当做把柄送到汴京。
他这话不算罪证。
却极为危险。
当臣子的,什么都可以做。
但不能失去陛下的信心。
他今日能在其他地方造反的时候,说出这种话。
明日是不是也可以为一句,抢粮算什么,为什么要乖乖听话,而做出与民有利,却与朝廷无利的事。
很多时候,皇帝跟百姓之间,并不是利益共同体,是在分割利益。
臣子在中间,他帮谁他向着谁这对皇帝来说很重要。
臣子,为百姓做事,这很好。
但做得太好,也不好。
如同王家夫妇进了朝堂,不拜皇帝先拜他一样。
这句话会像一根随时冒出来的刺,不时扎一下皇帝本就敏感脆弱的神经。
再大度的皇帝,都不会喜欢有这样的刺存在。
以后还会用你,但怎么用,是另一回事了。
这是一句可以断绝仕途的话。
朝堂上更是安静。
众人看向纪炀时候,眼神带了怜悯。
不是科考出身这种事,在这句话面前,根本不算大事。
陛下可以不在乎他有没有科考,在乎的从来都是其他人。
但他不得不在乎,手下有个这样随时有“反”心的臣子。
毕竟哪天皇帝做得不对了,他是不是可以说一句,皇帝算什么,为什么要乖乖听话。
因为他向着的是百姓。
而并非皇位上那个人。
纪炀看着周围一片安静,轻轻叹口气,抬头看向眼神不明的皇帝。
皇帝摩挲龙椅上的珍珠,似乎在思考什么,过了许久,缓缓道“退朝吧。”
林大学士看了看纪炀,又看了看陛下,有心张口,最后道“等陛下。”
等陛下什么后面有些说不出。
等陛下消气了
这不是生气的事,是疑心的事。
再明智的皇帝都有疑心病,这是必然的。
纪炀这句话,都能击中皇帝的疑心病。
其他事情还能摆事实讲道理,甚至可以偏心。
但这种事,不行。
眼看所有人都绕着纪炀走,倒是梁王脚步顿了顿,看向纪炀的眼神竟带了些欣赏。
但他还没说话,就见后面小太监一路小跑过来。
“纪大人,还请移步勤政殿。”
“陛下找您说说话。”
纪炀点头,又看了看王家夫妇等人,梁王道“这种知恩图报的百姓,本王必帮你安置。”
纪炀内心差点翻白眼,安置让你安置,皇帝马上安置我。
“还请小内官帮忙,请他们一人出宫,我家马车就在外等着。”纪炀笑着朝小太监道,明显不搭梁王话茬。
小太监笑眯眯地称是。
估计这话不到一炷香时间便能传到陛下耳朵。
赶紧加点印象分吧
不然他就要完了
纪炀再次进勤政殿,这次跟上次有很大不同。
上次还有盏茶喝,今天只是干等着。
不过等的时间倒很短,应该是大臣们都知道陛下这会心情不好,全都有事说事,没事不开小会。
等纪炀进到正殿,皇帝扔下手中奏章,没好气道“不给你茶吃,你也要抢吗”
纪炀眼睛一亮,这就是有台阶可下,赶紧道“陛下息怒,微臣讲的那话,只是可怜灌江府百姓,并无其他意思。”
“承平国各地,百姓安居乐业,耕田劳作,又怎么会像灌江府那般,他们是例外。”
皇帝脸色果然缓和了些,示意他上前,开口道“是啊,灌江府一直是朕心头之患。”
来了。
终于到正题了。
纪炀并不接话,只听皇帝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