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明显渴望,凌县尉直接道“在这挺好的,我走了,县尉的位置空出来,你俩都能升职。而且刚成亲,陪陪家人。”
副捕头卫蓝则因为家里安稳,也不想一直居在捕头卫峰之下。
并非两人关系不好,而是太好,竞争起来也没劲,不如跟着知县大人出去闯闯。
小吏丘益川完全是个意外,他这人聪明,事事想得周到,算是入赘到扶江县凌家湖一户人家。
但把他带上,出乎不少人意料。
纪炀却意味深长看看他,并没有说太多。
玉县丞私下却讲,丘益川有些油滑。
纪炀只让玉县丞放心,不过以后该用丘益川还是用,这次带上他,可重要东西还是玉玉县丞等人保管。
要说实在的,纪炀只是有些怀疑,具体的等到了潞州之后再说。
刚开始,纪炀确实对他有些欣赏,可越用越觉得,他不像个普通小吏,办的事越多越明显。
反正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不会有事,自己走了却不好说,还是带上吧。
人员这边安排妥当,平安也在收拾行李,滕显同样在收拾东西,他急着回汴京炫耀他做的葫芦灯罩,也是算着纪炀离任,正好他也离开。
扶江县确实不错,但汴京还是繁华,闭关三年,要去震惊汴京人了
衙门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扶江县百姓,不管是之前扶江县的人,还是最近几年安置过来的,还有陆陆续续往扶江县搬的百姓。
听到这话第一反应便是,为什么为什么知县大人要走
甚至有些要搬来的人,马上又要离开,章善那边做了许多工作,这才把人留下。
估计没想到来扶江县处理的头一桩事竟然是这个
这当中,韩家人反而最稳得住。
他们家的人学识渊博,对朝中事情还算熟悉,更明白纪炀任期一满必然要走,更知道他走之前会安排好扶江县百姓。
最近的事情他们也看了,纪知县带着章知县走遍扶江县,一处处说得十分仔细。
那章知县倒是学问不错的,也是他们这种人户心中觉得正常学识的知县。
明明都猜到了,而且接任的人还不错,可心里怎么觉得怪怪的
纪炀知道他们家的情况,在临走之前把最后一站留给他们家。
去的时候依旧带了不少好茶,但见到韩潇愁云惨淡的表情,便忍不住想笑。
“韩兄若是舍不得,要不然随我一同去潞州城”
“不不不,不去。”韩潇下意识拒绝。
去潞州城那就是入仕了,韩家还要等等,再等等看。
纪炀本就是玩笑话,并不是真的这样想,韩家的谨慎程度,现在还不是入仕的时候。
肯定要天下泰康安稳的时候再说。
玩笑归玩笑,两人又聊几句,韩潇叹气“没想到潞州城要人要那样着急,五月底便让你走。”
“不过也是重用,但你也要小心。那地方必然有户部左侍郎的人了。”
户部左侍郎,便是庶弟生母的娘家人了。
就算没有他们的人,也有相熟同僚同乡,反正只要想扯上关系,七拐八拐都行。
毕竟是大地方,肯定不同。
纪炀谢过韩潇的好意,抬头一看,只见他又搬来一摞书,目光闪闪“这些,你要吗”
上次韩家夫子说纪炀,他要是想科考,举人不是问题。
难道这是考进士的书
纪炀自然不会拒绝,笑道“这种好意,怎么会推辞。”
虽说两人认识不到半年,但年纪相仿,很有共同话题,不过纪炀离开时,看了看平安抱着的一摞书,又看看后面眼神殷切的韩潇。
纪炀微微转身,只说了一句“若想天下太平安稳,自身怎会安稳。”
韩潇脸上的更加愁苦。
纪炀也不多说,其实韩潇自己明白,不过是被他点出来而已。
以他家的学识,不说为官做宰,出来教书育人都很好,可惜太胆小,太怕事。
这些性格也没什么,但不能一边怕事,一边祈祷上天给个太平安稳。
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是很容易舍去的责任感,可责任感这东西又很奇妙。
不过再多的也不说了,等到了合适的时机,纪炀相信,当年的韩家能帮武侯筹集粮草,就能在某时某刻的灾祸里挺身而出。
出了韩家,带去许多好茶,带回来不少书籍。
这次应该真的没事了吧
该去的都去了,该看的都看了,连墨子山都去祭拜一趟,甚至还进凌家湖后山看看鸟粪面积。
可纪炀跟平安还没回家,又被人拦着。
这次拦着的人很熟悉,甚至是他们刚来扶江县时接触的人。
王家汉子,跟他已经病愈的妻子。
两人带着兄嫂跟自己孩子在等着。
纪炀瞬间反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