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不少糕饼点心,大人小孩都爱吃。
玉县丞看着,便知道这是掏他们知县大人自己的腰包。
原来凌县尉还会客气,现在已然有些“厚脸皮”,玉县丞刚让他收敛点,咱们知县大人也没几个月俸。
提到这,凌县尉一时语塞。
那个,有个事你可能不知道。
咱们知县大人,可比富商有钱多了
当然,凌县尉也只是心中说说,不过明显收敛些,不能占太多便宜。
纪炀瞧了倒是好笑,随口道“该用便用,不差这些。”
对他来说,确实并不算多。
他来时手头银两是不多,可也不缺这点钱,实在不行把原身的宝贝们典当一个,够这里吃喝十年了。
跟着他做事着实辛苦,不能缺这点东西。
回到扶江县后休息几日,纪炀也感受到农闲的意思,扶江县像是一下子慢了下来。
就连街上做葫芦工艺的百姓也是悠闲得很。
一问便是,今年丰收年,哪有不自在的。
也是,各家至少收几百斤粮食,自然高兴。
与此同时衙门里捕快卫峰家孩子也要出生,实在又是个好消息。
休息几日过后,纪炀重新拿起扶江县账本。
他之前在潞州城知州府挥舞的账册,只是副本而已,真正的账本在玉县丞这里。
上次他说,扶江县只剩十两银子,确实夸大。
其实加上凌家湖送来的化肥收益,还有葫芦收益,多了一百四十两七分五钱呢
葫芦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六两多的税收,剩下的二十四两六钱是纯利润,因是扶江县衙门的买卖,算是衙门额外收益,甚至不用记在公账。
二十四两六钱呢
后面便是大头,也就是今年的粮税收入,不过漕司退了一部分开荒的税收,这边就不计算了,回头还要还给开荒的各家。
估计百姓见此,开荒的热情会更大。
田税每年是扶江县收入大头,今年比往年好些,折合成银两,一共是二百五十两一钱六分,比之去年多了一百多两银钱。
反正扒拉来扒拉去,再扣掉这几个月的日常月俸开销。
账面上不是十两银子
明明是三百三十五两九钱一分
不少了
玉县丞看着一年的账册,忍不住道“其实咱们今年挣得钱不少,怎么每次一算账,手头不超过五百两银子”
放在知县大人这次见过的丰邵县知县,人家那边账面上,五百两肯定都是零头。
咱们连零头都不如。
纪炀无所谓道“没事,放在这银钱已经不少了。”
给县衙大家买东西的时候,一二百两不当钱,现在衙门账面三百多两,这就叫多
玉县丞一时搞不清知县大人的金钱观念
不过眼看着大人沉思,玉县丞立刻道“大人,您不会还想花钱吧”
他现在已经怕了紧紧抱着账本不松手
纪炀还真是这么想的,三百三十五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盖个简单的官学还是可以的。
趁着现在秋收,各家相对比较闲,天气也没冷到做不成事的地步,赶紧把官学盖起来。
毕竟对官学来说,重点不是房子,而是夫子。
他问知州要的也是夫子。
现在提前把最便宜的房子盖好,岂不是显得更有诚心,说不定他十一月过去年末考核,就能带个夫子回来。
如果是别的事,玉县丞估计会直接回绝,紧紧抱着账本不撒手。
可官学又有不同。
识字的重要性他最明白,若不是他学了字,能当县丞吗
自然不行。
他家两儿一女,不为别的,为了自己孩子,这官学都要开。
要不然,开始动工
正好凌家湖的路就要完工,把那边工匠请过来,刚刚合适。
说做就做,如今九月下旬,到十一月中旬,满打满算不到两个月,建官学时间还比较紧张。
凌家湖凌里长听说此事,自然大力赞成,甚至还要为官学捐赠一笔银子。
这事自然是凌县尉撺掇,以后官学建好之后,凌家湖的孩子们也是要来的,现在提前捐钱,总会好点。
不得不说,有银钱了腰杆子就是硬,凌家湖靠着化肥作坊,已经远超其他村子了。
对凌家湖捐赠的十两银子,纪炀自然来者不拒,捐赠官学,这是好事。
而官学的选址自然就在县城里面,距离衙门不算太远,也属于县城中间的位置。
准备修建两间学堂,侧边两间书室,后面则是两处院子,可供两个夫子居住。
按照扶江县的建造成本,一间屋子的费用在八两银子,其中不少石料木料,纪炀让他们从王家宅子里搬。
说起这些建筑材料,放这已经有一年多了,还是他那好友“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