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谁都是好事。
对天下百姓,对苍生万民,百利而无一害。
除了纪炀。
纪炀反而笑了“怕什么,我难道一辈子龟缩于此”
在知道纪家那团乱麻的时候,就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
纪炀挑眉道“如今的贫瘠之地一亩稻子四百六十斤,还换不回来我一个平安”
“再说了,就因为我要隐忍,要让扶江县百姓放弃垂手可得的运河”纪炀道,“那我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在知道上报丰收的时候,纪炀就明白必然会引起汴京那群人的警觉,甚至会对他不利。
可因为这样,就不报了
不拿这份政绩来换运河
那他可太愧对百姓们的信任。
知州再次看向纪炀,其实他也就是问问。
制肥良方已经在他案边,他绝对不会为了一个纪炀就让它束之高阁。
此时不过随口试探而已。
这一试探,倒让知州对纪炀又有几分不同。
明知会有危险,也还要做的人并不多。
不过以纪炀的聪明,必然能化险为夷。
事情聊到这,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纪炀想用粮食丰收的功绩,用粮食丰收的源头来换扶江县永永远远的运河,此时已成了大半。
后面平安跟凌县尉忍不住欣喜。
看似不可能的事,竟然真的要成了
谁料他们知县大人竟然不走,反而浅浅喝口茶,清清嗓子道“知州大人,其实下官还有个不情之请。”
知州看向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要说那运河,九月上报,十月汴京的消息,再讨论一个月,最快也要明年开春修建。这时间也太久了。”
“不如知州大人现在就帮扶江县一个小小的忙也好让百姓看到丰收的成效,明年更加奋起耕田务农。”
好嘛,这是来要东西了。
想想纪炀这份制肥良策即将带来的轰动跟政绩,知州好脾气道“那你想要什么看得到的东西”
纪炀再次起身“想要扶江县通往潞州的官道。”
不等知州说话,纪炀继续道“还有官学,扶江县该有官学了”
还真是不客气
官道,官学
扶江县到潞州近二百八十里路,少说耗费银钱两千二百两。
官学倒是好建,但学校好建,先生难请,看纪炀这架势,必然要他帮忙寻摸个愿意去穷乡僻壤教学的先生。
真是两个大难题。
知州既无奈又好笑“一个要钱,一个要人。哪有那样简单”
“既如此,你们扶江县出多少,需要潞州府衙贴补多少”
纪炀故作惊讶,极为认真道“啊我们扶江县没钱啊。”
说着便要掏出自家账册“您看看,账目上就剩十两银子,估计需要潞州城全出。”
十两银子
你们剩十两银子就敢要官道,要官学
知州气急,哪有这样的不客气的小子
就这纪炀还补充道“再者请夫子的银钱,我们扶江县也没有。”
直到知州府官员送纪炀出门,纪炀还在门口挥着账本“知州大人,官学的笔墨纸砚,我们也买不起。”
“您要不然也赞助点”
还赞助
要不然把潞州税收全贴给你算了
知州刚想回这一句,忽然觉得,以纪炀的性格,只怕会满口答应才是。
不行不行,还是关闭府门,不让这个讨债鬼进门了
汴京有名的泼皮,果然名不虚言
凌县尉看得目瞪口呆。
全天下能把自己长官逼到关闭府门的,也就他们知县大人独一份了吧
可他怎么看,怎么觉得知县大人越帅气啊
如果这些东西都能要过来。
官学,官道,运河。
扶江县百姓做梦都能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