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下县。
一千到两千是中县。
两千到三千是上县。
其中虽然还有细分,但这样也差不多。
那这丰邵县呢
这可是潞州城唯一的望县。
方才说到两千到三千。
如今说说三千以上的县,三千以上被称为紧县。
而四千以上,上不封顶,则是望县。
能被称为望县的,门户四千以上,人口最少也在五万朝上,土地更不用说。
眼前黄知县所管辖的丰邵县,便是如此庞大的县城。
纪炀的扶江县跟他们一比,估计连个大点的村子都不如。
就算他们粮食丰收了,这位也不该如此客气。
想着前面的税收不仅有粮食,估计还有大笔银两。
那边兵卫们查验,自有手下们去办。
黄知县跟纪炀则在一旁寒暄。
只听黄知县尤为客气道“能跟伯爵府公子说话,实在三生有幸。那扶江县能有您坐镇,兴旺起来指日可待。”
哦,破案了。
竟因为这个。
纪炀似笑非笑看他一眼,开口道“我不过是伯爵府弃子,黄大人不用这样客气。”
黄大人摸摸自己的美须,认真道“血脉关系永远斩不断,再说以公子如此本领,伯爵府大门只会为您敞开。”
“有朝一日,您恢复祖父的侯爵位置,那也说不准。”
“纪家开国以来便在朝中为官,如今不过落寞一代,您说不定便是重新撑起伯爵府的那个栋梁。”
这夸的,纪炀都不好意思了。
不等纪炀吩咐,黄大人又小声道“您放心,知州大人说了,不给您生事。知道您身份的,也不会乱说。”
如此知情识趣,纪炀此时明白,这位黄知县为什么能掌握那样庞大的丰邵县。
纪炀拱手“那就多谢了。”
“不承谢不承谢。”黄知县原本只听过这位的名声,如今再一看,也觉得汴京说得不对。
更觉得那位伯爵老爷糊涂。
他家要是有这样聪慧的儿郎,还不当宝贝一样,直接指望儿郎们带黄家飞黄腾达。
“日后您回了汴京,多为小的美言几句即可。”
纪炀又笑,认真道“以黄大人的才干,升迁指日可待。”
“咱们陛下精明强干,知人善用,对臣子好得很,必然能慧眼识珠。”
两人互相恭维,一齐去了潞州城漕司。
潞州城内四监司,分别是帅司,漕司,宪司,仓司。
原本四监司直属陛下,之后职位几经变动,统归知州管辖,再有通判监察。
负责的事情,简单来说便是,兵民,税赋,刑狱,抚恤赈灾。
他们现在去的漕司便是管赋税和督查的。
长官俗称漕司转运使,正六品的官员,统管一州税赋,可见权利之大。
其实在古代能当上正六,从五之类的职位,品阶依然不低。
除了看品阶之外,还看手中实权。
漕司转运使,那可是实权中的实权。
就算是知州,看起来像是只有从五品,但手底下管辖一州十几万人。
能说官小吗自然不能。
漕司转运使四十多岁,不苟言笑,检查各地税赋尤为严格,看向纪炀的时候也是稍稍皱眉。
但这一瞬纪炀便明白,这也是个知晓他身份的。
也是,虽说汴京伯爵侯爵看似遍地都是。
但外面却不常见。
而且朝中关系错综复杂,谁在汴京没几门姻亲。
要怪只能怪原主名声太响亮,汴京独一份。
不过漕司转运使并未说太多,验查粮食的时候仔细点了点,这才又看向纪炀“不错,扶江县比之去年,多了十六万斤田税,你做得很好。”
纪炀拱手“转运使谬赞。”
“开荒之地前三年税赋减半,一会分出来带回吧。”漕司转运使继续道。
纪炀自然知道开荒地税赋减半的事,此时带上也是防止漕司要些鼠耗。
没想到眼前竟然是个正直的长官。
纪炀开口“烦请转运使折成银钱,方便带回。”
转运使看他两眼,这才点头。
黄大人看着两人对话,听得津津有味。
不过转运使看向他,那可没好脾气,等长官离开,黄大人才道“你也是傻的,开荒之地前两年该不交就不交,哪有你这样老实的。”
“转运使大人,就是因这事才生丰邵县的气。”
纪炀瞧着可不是这么回事。
那位漕司转运使正直细致,那个表情,绝对不会因为荒地的事这样看向黄大人。
只怕黄大人还有内情。
但这些也不是他能知道的,还是好好回官方客店休息休息。
九月十月,再到十一月,这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