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只小鱼。其实就是把三只小鱼和一份面粉直接送进了烹饪炉。没用上多长时间,炉子的一处小门弹开,里面是一盘金黄酥脆的炸鱼排。
趁着炸鱼排新鲜出炉,梁衔月赶紧悄悄把甄敏叫进来。两个人背着梁康时大快朵颐。海鲜属于发物,梁康时的伤口刚刚不再发炎,这个时候不敢让他吃这些。又怕他看到嘴馋,两个人只好躲起来享用。
一块炸鱼排是规整的四厘米左右的正方形,表面覆盖着一层金黄的面糊,一口咬下去,牙齿穿透酥脆的外壳,触到了里面软嫩雪白的鱼肉,两口刚好能吃下一块炸鱼排,大块的鱼肉不带一根毛刺,吃起来特别过瘾。
梁衔月还打开了一罐自己做的番茄酱,给甄敏调了些糖醋汁,炸鱼排蘸着两种酱料,各有各的风味。吃了两口梁衔月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又钻进储藏室拿出一瓶汽水来,倒了满满两杯,和甄敏一起畅快享用。
两个人很快分食了这一整盘炸鱼排,喝光了汽水。梁衔月打了个嗝,问道“晚上我爸吃什么”
“白粥,配水煮毛豆和炒鸡蛋。”
两个人对视一眼,再也忍不住,噗嗤地笑起来。
“一会螺煮好了,我叫你进来吃。”梁衔月说道。“要不还是吃辣炒螺肉好了,上次也是煮着吃的。”
“好”
晚饭的时候梁康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两个活蹦乱跳忙了一天的人吃的比自己这个病号还少,他趴着把一勺白粥送到嘴里,清了清嗓子问道“你们俩是不是被背着我偷偷开小灶了”
甄敏仗着梁康时现在看不到他的脸,撒起谎来更加从容“没有,我就是下午吃毛豆吃得太多了。”
“那月月去海边怎么没带东西回来呢”
梁衔月解释道“没赶海啊,就是和小黑还有大青一起去海边玩,疯了一下午,我衣服里全是沙子,就捡了几个蛤蜊回来。”
梁康时坚持“那给我吃两个蛤蜊。”
“我都吃了。”梁衔月干脆地说,“你伤口好之前都别想着海鲜了。”
梁康时的最后一丝幻想破灭。他大口吞下一勺淡而无味的白粥,踌躇满志的宣布“等我的伤好了,我要在海边支个烧烤摊,现抓现吃。”
“好好好。”梁衔月母女两个敷衍地回应他。
晚饭后梁康时还是没能如愿到海岛里去,因为四爷爷家的梁静来看他了。
梁康时受了挺严重的伤,瞒不过大家,就对外宣称是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后背磕到了。梁静这几天忙着收田里的土豆,她家的地不少,家里两个老人也跟去地里帮忙,体力到底不比年轻人,两个人加在一起也不如梁静干得快,最后眼看着大家都收完了土豆,四爷爷家还剩下不少地没动过,只得雇了一个早就秋收完的婶子帮着收土豆,也弄到了今天才结束。
知道了梁康时受伤的事,她赶来看望。顺便想兑现当时约定好种梁衔月家的地,秋天收上来的土豆分给他们家一些的事。
“不用了,”甄敏不肯收梁静拿来的土豆,“那块地本来也不大,今年土豆的收成又不好,何必还计较当初说的那些话。再说土豆我们也买了一些,够吃了。”
梁静这些天一直在田里呆着,人也黑了,看着也干瘦不少,即使甄敏坚持不要,她还是挑出一些土豆执意留给梁衔月家,也让他们不白把田给自己种。
“嫂子,说实话,土豆虽然收成不好,但是家里吃肯定是吃不完的。就指望着能收了土豆换点煤来,可这换煤的事一直没有消息,我愁得很。村里其他人都上山砍树去了,我这才刚收完土豆,急的嘴里都长了个泡。”梁静家只有她这么一个劳动力,梁静她哥一直没有消息,家里没有男性壮劳力,干什么都比人家慢一截。
梁衔月在旁边听了梁静的话,心里想着能不能帮衬她一些。于是主动问道“静姨,你家还有去年的玉米吗我认识一个养鸡的人家,她想收些玉米做饲料,今年玉米都快绝收了,不好买,就让我帮着打听,她愿意用木头换玉米。你家要是还剩些玉米,也能换点木头回来烧,省的还要从山上拖树回家。”
其实是梁衔月自己养鸡快没饲料了,鸡群和鸭群都在扩大,尤其是新一批小鸡长大许多,现在都是半大的成年鸡,吃得特别多,他们以前攒下来的饲料用的飞快,今年的玉米还很难买,梁衔月都想着等海岛别墅后院农田里的作物收了,下一茬就多种玉米,免得鸡鸭没了饲料吃。
梁静倒是挺高兴的“倒是有剩下来的,也就两三百斤,换不了多少木头吧”
“能换一点是一点,两三百斤换成的木头算下来也少砍好几棵树呢,砍一棵树要费多少力气,你也是知道的,还要大老远的从山上拖下来。我听说近处的树都砍光了,现在要走很远才能到山上的树林里。”甄敏想起自己听到的传闻,摇了摇头。后山以前还郁郁葱葱的,除了农田就是树林,现在秃了半边,看着都让人难受。可是不砍树怎么能挨过这漫长又寒冷的冬天呢
“那我找时间推着板车给人家送去,是哪户人家要收”
梁衔月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