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饺子(5 / 7)

就在告诉别人她家里什么都不缺一样。

梁康时和梁衔月下楼去,外面已经排了很长的队。队尾刚好是前几天梁康时在楼下看告示时遇到的那位叫做彭辉的壮汉。

他看起来着实好认,比前面的人高出一个头还多,像一座移动的小山。梁康时上去打招呼,因为裹得太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彭辉还是听到他说话才认出来。

两人说了几句话,话题还是绕到了今天发放的物资上。“不知道会发些什么东西”

彭辉似乎是知道物资包里的东西,他长得高看得远,径直就看到了物资点拉起来的横幅。

“有好几种物资包可以选呢,”雪地反射着刺眼的光,彭辉眯着眼睛眺望,“食物包、衣物包和燃料包。”

队伍又慢慢前进了点,彭辉这下看得更清楚。“只能选一种,但里面并不是只有名字上的这一种物资,比如食物包,就是食物占大多数,其他的量少一点。这个好啊每个人缺的东西不一样,正好可以挑自己需要的拿。”

“梁大哥,你选哪个”彭辉随口问道。

梁康时想了想,燃料他家肯定是不缺,海岛别墅从二层缩减成一层,还有不少多余的木材,再说还有他打家具的边角料,烧上半个月也烧不完。衣物就更不缺了,甄敏当时去批发市场买了很多。不过食物也不缺,但他总不能哪个也不选。

“我们打算要食物包。”

彭辉应和道“我们家也是这么想的,其实都怪我胃口太大,我一顿饭要吃我老婆的三倍。”

“饭不会白吃,有你在家里人都安心。”说实话,梁康时也挺羡慕彭辉的身材,够高够壮他要是也有这样的体格,肯定能把女儿和老婆保护的更好。

不过这只能想想,也没听说谁五十岁了还能长个。

等他们走到近前,发现选食物包的人竟然出乎意料的少。

最多的是选燃料包的,几个不同的物资包能明显的看出来差异,衣物包体积最大,燃料包是最沉的,只有食物包最小,看起来十分不起眼。

安城不是快节奏的大都市,年轻人的比例很低,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梁衔月这个小区平时连外卖摩托车都很少见,大家都自己做饭,家里囤粮不少。不说别的,大米和白面肯定是有的,吃上两三个月不成问题。虽然吃的不算好,至少饿不死。可是天气这么冷下去,没有东西烧一定是会冻死的。

梁衔月走到近前,才发现原来燃料包里还有一个更大的诱惑,这才吸引着人们选择它。是一个小小的取暖炉,现在很多人用的是铁盆或者搪瓷盆装上木头取暖,火很容易灭,长期使用还容易把盆烧漏,而且做饭不方便。有了这么一个小炉子,一下就能解决两个问题。

彭辉也忍不住意动,他家这些天做饭用的是卡式炉。他是野营爱好者,囤了好多卡式炉气罐,还能用一段时间,但是总有用完的一天。可是食物也蛮缺的,彭辉左右为难。

等排到了他,彭辉还是选了食物包,等梁康时和梁衔月也拿着食物包过来,准备一同回家的时候,彭辉却说先不回去了,他要在外面等等看谁不想要燃料包里的取暖炉,他好拿点什么跟人家换。

梁康时说“哎呀,你想要那个炉子,你告诉我,我选那个燃料包不就好了”

彭辉看着五大三粗,实际上心很细,谁都是比着自己家缺少的东西选的物资包,怎么能让人家为了他选一个不合适的,所以之前一点都没提自己想要炉子的话。

他不在意地摆摆手“没事,我就在这等着看看,总有人不需要。梁大哥你们俩快上去吧,别冻着闺女。”

梁衔月一边爬楼一边和梁康时说“这个大哥人挺好的。”知进退,情商高,不做让人为难的事。

“差辈了,我叫他老弟,你叫他大哥,咱俩平辈了。”梁康时交换着手提食物包。

梁衔月把食物包拿过来拎着“我现在力气大了,我也拎一会儿。我感觉他也没大我太多,叫叔叔不好吧,咱俩各叫各的。”

梁康时说道“他人挺不错的,现在坏人不少,打劫的、趁人之危的、耍小心眼的,好人也还是有。要是咱们拿的是燃料包,我还真愿意把炉子换给他。”

这食物包还挺沉的,两个人轮流着把这一大包提上了九楼,手臂都累得酸痛。

甄敏拿着剪刀过来拆,先拿出了一袋大米。因为是散装的,没标具体的重量,梁康时拿起来掂了掂,说约莫有十斤左右。

里面还有一包蔬菜,占了这一包物资体积的一半,现在这种时候还能有这么多的新鲜蔬菜真的挺难得的,想起来梁衔月大姨之前打电话说家乡那边的路都率先通车,就是为了保证蔬菜大棚里的菜能运进市里。看得出政府确实在努力调配资源,高速和铁路都不能通车,物资全都得靠市里自己调配,安城城市化水平并不算太高,现在看反倒是好事。农村面积大,一直保留着足够的耕地,也鼓励建造温室大棚,现在才能有这么多的蔬菜送到。

装蔬菜的袋子里放着一个花椰菜、四个青椒、一捆胡萝卜,大概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