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2 / 2)

调节俭,也是希望能够减少从辽国流入的奢侈品,只是效果很一般就是了。刘恒又不能监视所有人在家的吃穿用度,何况,各个封国的诸侯,穷奢极欲的不知凡几,他们能忍得住有好东西不用商人本就逐利,既然有着巨大的需求,他们不趋之若鹜才怪

但是,奢侈品这东西,虽说利润比较高,实际上论起整体的收益,也就是那样。一方面奢侈品的产量不可能很大,毕竟,一个包包,一款限量只出几千个,那么,一个卖上几十上百万,很多人都肯买账,结果你一下子就生产出了几百万个,你再想要卖出价钱来就不容易了,毕竟,你背个包出去,原本以为可以万众瞩目,结果街上一看,大家都背着这个,顿时也就觉得这包掉价了辽东这边出产的许多东西也是一样,像是云锦之类的高端锦缎,根本没法机械化生产,哪怕将大多数织工都投入到了高端锦缎的织造上,一年下来织出来的锦缎也就那么多,所以,卖到长安,那真的是一寸云锦一寸金。但是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投进去,平均下来,利润率也就是那样了

而普通的丝绸就不一样了,辽国这边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除了生丝占据了比较大的成本之外,人力成本其实有限,以辽国的丝绸产量,光是靠着内部消耗,那是真消耗不掉。所以,就需要积极开拓国外的市场。

如今辽国这边出口汉朝的大宗商品主要是纸,少府那边研究了很长时间,不知道尝试了多少配方,造出来的纸无论是成本还是质量,都很难让人满意,所以,最终还是得老老实实进口辽国的。

刘昌并不敢小看少府的技术力量,像是现在,少府就能够烧制玻璃珠了,他们原本就有玻璃烧制技术,只不过之前都是搞什么蜻蜓眼,没人想过将其做成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用在更多的地方。所以,他们只需要通过一次次地重复实验,迟早能造出差不多的纸张来,辽国这边的纸毕竟要附加相当大的运输费用,到时候性价比就不如现在这么高了。

而辽国的其他那些比较平价的日用品,如今就没能打开大汉的市场,因为官方对此一直非常抵触,而商人们更情愿购买附加值高,利润更高的商品转售,这对于辽国来说,无疑是不足的。

而如今趁着这个机会,辽国就能将许多商品真正打入大汉市场了。

刘昌跟下头人说了自己的打算,下头人自然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因此,第三天的时候,孙良和方直就找上了申屠嘉。

孙良本身就是商户出身,刘昌将自己的意思一说,孙良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他们家以前做的也不是什么高附加值的买卖,主要卖的就是粮食和麻布,看起来利润不高,但是这些都是消耗品,常年都有人购买,购买的量也不少,因此获利也颇为不菲。

辽国这边,粮食产量高倒是没什么,粮食可以酿酒,在加工过程中的附加产品还能作为饲料,但是其他许多东西,因为其实没有太多技术含量,门槛低,入行的人越来越多,如今还能找到合适的销路,等到以后产量大增,除了大汉,真没有更好的市场了。

当然,谈判这种事情,没有谁会一开始就将底线亮出来,因此,大家就狮子大开口呗

孙良先没吭声,作为副手的方直一开口,就把申屠嘉吓了一跳“大王觉得,出兵可以,但是辽东故地得给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