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老爷府上出来后,两人两剑就来到附近的茶摊上坐下,焉九要了两碗粗茶。
他看着不远处紧闭的府门,开口说道“我们这番举动一定会让王老爷有所行动,接下来只需盯住他,见机行事,必能抓住他们的小尾巴。”
余师兄赞同道“看王老爷刚刚的神色,不像是一个能沉住气的,事情败露,他应会去寻那老道商议对策。”
说话间,王府的大门打开了。
王老爷一副着急的模样快步出来,匆匆登上一架马车。
余师兄自告奋勇起身道“焉师弟,我去跟踪王老爷,你继续在这里守着,防止府中再出猫腻。”
焉九点头应下,“师兄小心。”
余师兄追着马车离开了。
等待的时间总是格外难熬。
长离靠在茶桌上,用剑尾拨弄桌上的茶碗。
“焉小九,等我们抓到那道士,这案子就该结束了吧。”
焉九盘着衣袖里的小鸟崽,心不在焉地说道“如果事情顺利的话。”
长离觉得这话听起来有些不详,她把心里的不安暂时放到一边,让剑身内的灵气自发流转起来。修炼一会儿,定定神。
过了大约两刻钟,王府的门再次打开了。
长离顿时来了精神,她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穿水红色轻罗长裙的女子在侍女的搀扶下慢步登上马车。
“是莲娘子,她出府了”
焉九立刻从茶摊上起身,随手留下茶水钱,迅速跟上了这架马车。
车前的枣红马油光水滑,迈着优雅的小步,车轮滚滚,顺着镇上的青石板道一路向前。
长离跟在焉九身侧,想不通莲娘子此刻出门是为了什么。
府上刚出了事,她唯一的儿子重病在床,她却挑了这个敏感的时机出门。
难道是因为王老爷
行了一刻钟的功夫,莲娘的马车在一间裁缝铺前停下。
长离和焉九目送她走进裁缝铺,都感到一丝不对劲。
长离疑惑道“这个时候,不管她是来裁新衣,还是取衣裳,都怪得很。”
焉九微微眯起眼睛,“总不能是为了苗娘做寿衣”
长离被焉九的话冷到了,她打了一个哆嗦,打算好好看看莲娘到底要做什么。
没过多久,莲娘就出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伙计,每人手里都抱着几捆白布。
长离吃惊道“那么多白布,不会真是给苗娘准备的吧”
伙计帮忙将白布放上马车,车轮辘辘的声音渐渐远去。
莲娘却没上车,而是转身进了旁边的一家银楼。
长离更迷茫了,“她难不成还有心情打首饰”
焉九一时也摸不清莲娘的路数,“这王老爷府上的人,真是一个比一个怪。”
一人一剑在银楼外等了一会儿,却一直没见莲娘出来。
焉九的脸色变了变,带着长离就往银楼里走。
店里的伙计看见新客,连忙上前招呼。
焉九直接问道“不久前进来的那个红衣女人呢”
伙计愣了愣,抬手指向后门的方向。
“她进来没一会儿,就从后门走了。”
焉九心里一咯噔,马上抬脚就往后门追去。
他们刚出后门,长离看着后门外长长的窄巷,突然心头一动。
“焉小九,你先去,我一会儿来找你。”
焉九来不及和她多说,“若是找不到人,就回客栈等我和余师兄。”
说完,焉九就沿着窄巷跑了出去。
长离悄无声息地折回银楼,她贴着屋顶的阴影慢慢飞,只要没人抬头细看,谁也不会发现头顶上方漂着一把剑。
几息之后,银楼二楼的楼梯口走下来一道红色身影。
刚刚招呼焉九的伙计对着楼梯上的人影讨好道“莲娘子,你说的那人已经从后门走了。”
莲娘子给了伙计一块赏银,“多谢。”
她从银楼正门大大方方地离开了,并没有注意到身后悄悄坠了一把剑。
长离一边跟着莲娘子,一边暗自摇头。
这些人的心眼子,真是一个比一个多,让剑防不胜防。
要不是她多留了一手,可不就把人跟丢了。
莲娘看起来对红山镇的大街小巷都格外熟悉,她在巷子里四处穿梭,时不时地警惕回身看一眼。
长离不得不小心再小心,生怕被她发现了踪迹。
不多时,莲娘便来到一处普普通通的民居前,她看了看左右,在木色门扉上连叩三下。
木门缓缓打开一条缝隙,莲娘侧身走了进去。
长离贴着墙角来到门边,发愁地看了看紧闭的木门。
她扭头看向隔壁的小院,左瞅瞅,又看看,果断从墙头翻了进去。
隔壁院中无人,屋子里也是静悄悄的,房间的石阶上甚至生出一小片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