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不小的麻烦。
自从大皇子亡故之后,先帝总还以为自己春秋鼎盛,今日许诺这个宠妃,等她生了孩子就立太子,明日又同样地许诺那个夫人。
所以先帝一直没有册立太子,只是册封了几个成年皇子为藩王。
先帝在册封完六皇子的时候,才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个五皇子,派人去冷宫看看。结果秦骛一通装疯卖傻,先帝嫌弃得很,也不想给他封地了,就让他待在冷宫里,没事别出来。
这才给了秦骛宫变的机会。
但是剩下的几个成年皇子,也不太好对付。
所以,秦骛在发动宫变、一刀砍死先帝的那个晚上,坐上龙椅,用帝王印玺盖上的第二道圣旨就是
宣各路藩王进京吊丧。
此次进京,是为吊丧,不为其他,所以
藩王进京,随行侍卫若多于十人,一律视为谋反,杀无赦。
这是个十分刻薄的要求。
多于十个人就是谋反,然而山高路远,只带十个人,要是遇见一小拨山匪,就得全死在路上。
秦骛铺好了陷阱,连掩饰都不掩饰,就明晃晃地摆在那里,藩王进退都得踩进去。
这是正大光明、坦坦荡荡的狠毒。
也是秦骛最得意的手笔之二。
扶容把茶盏放在秦骛面前的案上,刚准备端起托盘,就被秦骛踩住了衣摆。
秦骛最得意的手笔之一,是那天晚上,他用印玺盖下的第一道“圣旨”
扶容。
他骗扶容帮他试试印玺有没有颜色,然后扶容就被他按在龙椅上,在腿上盖了章。
扶容抬起头,对上秦骛玩味的目光,也想起了这件事情,不由地垂下头,耳朵又红了几分。
殿中,那武将问“陛下,可要派军镇压二皇子”
秦骛淡淡道“不必,朕自有打算。”
他微微直起身子,捏了捏扶容的耳垂,语气平淡“你去西山大营,调五百士兵。”
武将微微皱眉,试图劝阻“陛下,五百士兵可能太少了。二皇子在封地,短短几日就征召了三千轻骑,只怕”
“就五百。”秦骛揉着扶容的耳朵,“这五百人,不上战场,两人一组,过来带上文武百官,随军出征。”
这下文官们坐不住了。
林意修最先反应过来,起身作揖“陛下,恕臣多嘴,让士兵携文武百官出征,实在是闻所未闻”
秦骛淡淡道“闻所未闻,那就从朕开始。朕能带着男宠去,他们如何去不得”
众臣震惊地抬起头,陛下要御驾亲征
只有林意修捏紧了藏在袖子里的手,脸色又沉下去几分。
所有人都知道,秦骛口中的男宠是谁,但所有人都觉得这很正常,不觉得这对扶容是一种折辱。
他明明和在场所有大臣是一样的。
只有林意修为他不平。
秦骛按着扶容的肩膀,想要把他搂进怀里。
扶容却端起托盘,低了低头,像一只小金鱼,灵活地摆了一下尾巴,就从他的指缝里溜走了。
扶容端着托盘,若无其事地给大臣们上茶。
秦骛落了空的手在空中捏了一下,像是捏住了扶容的背影。
他转回头,淡淡道“文武百官,凡是朝中有名有姓的都得去,口粮自己解决,不管饭,没钱。”
二皇子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秦骛没有立即派人去镇压,反倒还调了五百士兵进京,把朝中文武百官都带走了。
他准备带着文武百官御驾亲征。
朝中官员叫苦不迭。
前阵子,他们每日三次,次次不落,准时准点到封乾殿去给先帝号丧。
先帝丧礼还没结束,新帝又让他们随军出征。
这是什么道理
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文武百官一起上战场的。
还要自备口粮,简直吝啬至极。
一时间,大臣们对这位新帝怨言颇多。原本被折腾得没精神搞事情的臣子们,心思也都渐渐活泛了起来。
反正新帝才登基没几天,登基大典还没办呢。
就是换一个皇帝,好像也不错。
初冬时节,雪地行军。
每个大臣身后都跟着两个士兵,士兵催促着他们往前走。
“快走吧,大人,陛下已经下令放慢行军速度了。”
这群大臣整日跟着先帝饮酒作乐,身上的精神气早就被消磨殆尽了,哪里还有力气行军
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雪地里,苦不堪言。
“再慢一些吧,再慢一些”
“这怎么行耽误了讨贼大计,大人担待得起吗”
有的臣子实在是走不动了,两个士兵干脆把佩刀往腰上一别,一人架着一边,直接把人给架起来,拖着往前走。
大臣的两只脚拖在雪地上,拖出一道蜿蜒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