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一直强作镇定,将事情吩咐的有条不紊,可是其实内心的那点浅淡的惶恐之意还是没有消。
直到现在,听着鳌拜穷途末路的疯狂言语,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确是赌赢了,他终于将这个可恶的贼人抓住了,日后再也不必提心吊胆,生怕他犯上作乱了。
玄烨的面上浮动起一丝浅笑。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皇祖母是不支持他这么做的,太冒险,计划也太简单,要是一旦有个万一,只怕不好收场。
可是他却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自小就明白一个道理,最简单直接的计划,才是最容易实施的计划,将事情弄得越复杂,其中的变数也越多。
他现在的时间并不多,将鳌拜的亲信调出京城也只是一时的,鳌拜身边也不乏聪明之人,若是看出了自己的打算,那自己之前的筹谋也就彻底完了。
所以他必须抓住这个空档,迅速将事情办妥,如此之后再有人有任何不满,却也已经迟了。
幸好,最后到底是成了。
现在,他的人手已经接管了京城乃至皇宫的卫戍,议政王大臣们,还有六部的官员们,都在外头等着他的命令。
他已经成功了。
玄烨长长的出了口气。
八岁登基,到如今整整八年,他终于,终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他等这一天也已经等得太久了。
玄烨,哦不,应该是康熙皇帝,缓缓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平静的整理了一下衣襟,抬脚朝着书房外走去。
该去收拾一下后面的烂摊子了。
这一天,是康熙朝的大日子。
皇帝将鳌拜给擒住了,这件事不管是在朝臣还是宗室之中,都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所有人终于意识到,这个小皇帝还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有手段,有心机,有城府。
之前那副沉迷布库,忍气吞声的样子都是演出来的,他或许一直都在等鳌拜松懈的时候,然后就,一击致命
随着京城卫戍们在京中开始搜罗鳌拜党羽,京城中的氛围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鳌拜得意的时候,阿附鳌拜的人不知凡几,因而如今抓起人来,声势也是格外的大。
其中头一个被抓住的,就是班布尔善。
班布尔善说起来也是宗室出身,姓觉罗的,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亲孙子,可就是这样的人物,竟然也阿附为鳌拜党羽,甚至为了鳌拜殚精竭虑出谋划策。
要说鳌拜党羽中康熙最恨的,那自然还得是他。
不仅将班布尔善人抓了起来,他的家人也被侍卫们给围住了,要听候发落。
之后几日,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共议出了鳌拜十条大罪,当诛族。
这么狠的罪名,康熙自己拿到手的时候都沉默了。
不过他心里也明白,这些人都是看着他的脸色办事,想要用此罪名来投石问路。
康熙将呈上来的折子,扔到了桌上。
沉默着思考了片刻,终于道“之前太皇太后曾叮嘱我,说鳌拜虽然有罪,却有大功,我年纪轻,不知就里,可有人能与我说一说啊”
这话说出来,在场人都是人精,立刻明白了,皇帝应当是不想将事情闹得太大。
毕竟鳌拜好歹也是大清功臣,还是先帝留下来的辅政大臣,及至如今,除了跋扈之外,却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若是皇帝真的处置的如此残酷,不免招人非议。
想明白这一点,立时就有人站出来,将鳌拜的功劳,仔仔细细的叙述了一遍,当然了,并不敢夸大,也不敢隐瞒,只是平铺直叙的将过往都说了一遍。
等说道鳌拜因为不愿阿附多尔衮,而备受打击之时,康熙也叹了口气,等到这人将鳌拜的所有过往都说完,康熙这才道“鳌拜被先皇立为辅政大臣之前,也算得上是忠贞守节之士,于大清也立有赫赫战功,而且根据审问所得,他也并无篡弑之迹,族诛之事不必再提,且将其拘禁起来吧。”
见着皇帝竟然如此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在场之人无不心生诧异,只有少数一些聪明人,心中恍若明镜。
皇帝能克制住自己内心的喜恶,留鳌拜一命,可见他虽然年纪轻,心性却实在太过沉稳,简直已经具备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大局观念。
要知道,鳌拜不仅是一个逆臣,更是先帝留下来的辅政大臣,有大义的名分在,若是皇帝处置他太过于残酷,定会引起旁人非议,有损皇帝清誉,这一点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可是却都不敢在这个关头上,和皇帝提起来。
可是他们也是没想到,自己没提,皇帝却早已经想到,而且还主动要求给鳌拜减刑。
如此宽大胸怀,若是说出去,只怕也会令所有人都称赞。
这些人克制住内心翻涌的情绪,继续禀报其他鳌拜党羽的处置问题。
班布尔善作为二号人物,自然得到了康熙的特殊关注,而对他,康熙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他没有鳌拜那么大的功劳,还是爱新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