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阴云(3 / 4)

不生气,也不斥责鳌拜,还要给鳌拜和遏必隆加封。

乾清宫里的空气几乎要凝固住了,没人会觉得皇帝这是真的认怂了,因为他的声音实在太平静,平静的让人后背发毛。

左右伺候的人都明白,皇帝并非庸主,更不是可以容忍大臣一而再再而三冒犯自己的人,他如今这么平静,只能说他已经怒到了极处。

毓敏自然也察觉出了儿子这次情绪的不同寻常,他甚至没有和上次一样对她避而不见,反倒当日就来寿安宫请安,还依旧和她言笑晏晏。

毓敏小心的提起了前朝之事,那孩子也只是淡淡一笑“此事已过,额娘不必操心。”

毓敏见他这么说,心中越发不安。

她恍惚间觉得,原先那个在她怀里撒娇的孩子,仿佛已经离她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端正克己的皇帝。

她的玄烨,到底还是成了历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康熙皇帝,这听起来像是件好事儿,可是也只有毓敏心中,隐隐生出几丝失落。

太皇太后这边,却对皇帝的这次转变十分满意,甚至可以说是乐见其成,她没能养好儿子,那就再不能废了一个孙子,事实也证明,这个孙子比儿子更牢靠,心智更加坚定。

太皇太后心中忍不住有些激动,她为了大清江山,苦苦维持了这么多年,如今总算是后继有人,日后她去了地底下,阎王爷问起来,也总算能说一句无愧于心。

可是不管皇帝因为此事成长了多少,如今的局势依旧危险,太皇太后心中担忧,但是她却也不怕鳌拜敢真的谋逆,毕竟鳌拜不过是个外姓之臣,即便他如今本事再大,可是爱新觉罗家的一帮子人也不是吃素的,绝不会坐视他颠覆江山。

可是太皇太后同时对这些宗室更不放心,这些人和皇帝可都是一个姓,安亲王岳乐更是差点成了皇位继承人,要是等到这些人插手其中,事情只会更复杂。

所以事情只能由皇帝出手解决,鳌拜也必须由皇帝出手打败。

太皇太后心里不知道鼓噪起多少心思,可是还没等太皇太后想明白,皇帝突然开始沉迷起了布库之戏,而且还叫了不少担任侍卫的贵族子弟入宫一起玩闹。

眼见皇帝突然开始不务正业,鳌拜心里美滋滋,只当皇帝是被自己吓破了胆子,开始放纵自我了。

可是原本应该更着急的太皇太后看着这一幕,却突然沉默了。

她了解玄烨这孩子,因此也猜到了他的想法。

太皇太后心中感叹,这孩子果然是成长了许多,当自己还在犹豫没有头绪的时候,他却能迅速想到法子,并且付诸实际。

虽然这法子看着有些危险,也并不成熟,可是少年意气,能在受挫之后,引而不发,积蓄实力,蒙蔽政敌,这孩子已经足以算得上聪慧沉稳了。

太皇太后在察觉到这一点之后,突然意识到,自己从今日起,必须得尽量少的去干涉朝政了,玄烨这孩子,日后绝不一般。

毓敏也听说皇帝突然沉迷于布库之戏,她对这事儿也就在历史书上和电视剧里见过,如今突然真实的感受到这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时之间还有些发懵。

不过很快毓敏就回过神来,克制住了心里的激动,表情淡然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到底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皇帝与鳌拜之间的冲突,最后就看起来在皇帝的退让之下结束了。

鳌拜的权势一时间极盛,几乎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完全控制住了朝政,皇帝却反而显得无所事事起来,每日只能以布库为戏。

朝堂之上,无人敢反抗鳌拜,也无人有勇气对他的话提出异议。

可是但凡有心之人,却也能隐约察觉出,这一边倒的形势之下的隐忧。

皇帝真的认输了吗鳌拜自此以后也再无掣肘了吗

每个人心里都得打上一个问号,可是这种疑惑却没人敢说出来,反倒是身在局中的鳌拜,此时此刻显得格外的意气风发。

想他最初也不过是一个低级武将,最后靠着打仗勇猛,这才被太宗看重,后来又经多尔衮擅权,几次沉浮,如今终于站到了这个位置上。

在鳌拜心中,自己对大清忠心耿耿劳苦功高,拥有如今这个地位是理所应当,小皇帝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整日嘴里都是汉人那些狗屁不通的规矩,这对他们满人来说,根本无用。

大清是满人的江山,自然要以满人的方式来治理,皇帝那一套,他完全嗤之以鼻。

自此之后,他也能大展拳脚,以实现胸中抱负。

康熙六年九月,康亲王杰书奉命议苏克萨哈之罪,不过这也就是走个过场,苏克萨哈人都死了,什么罪也不重要了,很快罪名就议了出来,没有人敢有异议,这些罪名也很快就认定了下来。

十一月冬至日,玄烨又去了天坛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惜现在军队皇帝是摸不着边的,也就剩下祭祀的功能了。

等祭完了天,玄烨回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