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尽头(4 / 4)

太后闭着眼睛流泪,此时的她,看起来格外脆弱。

毓敏也听说这个消息了,与此同时,还听说慈宁宫那边传了太医。

毓敏一时间有些无语,还真要出家啊,怎么就闹成了这样。

慈宁宫这边刚请了太医,顺治帝就赶紧过来侍疾了。

听说太后就没让人进门,皇帝在门外头站了老半天,最后是被苏茉尔给请进去的。

母子俩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反正应当是有些不大好,最后皇帝又很快离开了,据说走的时候面色不大好看。

而此时的太后,正流着泪躺在榻上,她愣愣看着帐子顶,心中一时有些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造了什么孽,竟和自己的亲儿子走到了这一步。

当年还在关外的时候,他们母子俩多么亲近,相依为命,同甘共苦,福临那时还是小小一点孩子,见着她被关雎宫的人轻视,也会说等日后孩儿长大了保护额娘。

可是如今他已经这么大了,他们母子之间,却再也不复以往的情分。

她再也劝不动他,而他也不是那个什么都听额娘的孩子了。

母子情分,竟然就在这天长日久的冲突中消磨干净了。

太后想到这儿,眼泪越发多了,许久,她终于止住了泪,轻声道“苏茉尔。”

“奴才在。”苏茉尔恭声回应。

“你去将玉林琇请进宫来,他徒弟做下的好事儿,他这个做师傅的,又怎好置身之外呢”

说这话的时候,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狠戾,仿佛刚刚的痛苦和彷徨只是别人的错觉。

苏茉尔垂头应下,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而此时的太后,她躺在榻上,紧握双拳,既然孩子不听话了,那她就得想些别的办法,总归不能真的让他误入歧途

没几日,宫里又传出新闻来,原来是那位玉林琇大师,因为行森擅自为皇帝剃度,想要架起柴薪烧死自己的徒弟。

幸好皇帝及时赶到,听了玉林琇禅师的一番言论,这才幡然悔悟,决定蓄发不再出家。

这件风波也就这么不轻不重的过去了,宫里也恢复了平静,可是在平静的表面之下,却依旧是暗潮汹涌。

皇帝竟然想要出家,不管是因为失了孝献皇后心灰意冷,还是政治目标不能实现的苦闷,能做出这种事,都足以证明,这个皇帝的情绪实在太不稳定,意志也不够坚强。

许多人在暗地中,对皇帝的行为产生了不满和不安。

顺治本人,对这种情绪的转变懵然不觉,十一月,按着孝献皇后的遗嘱,顺治停了秋决,十一月初八,又给孝献皇后举办了大型道场,来祈福超度。

眼看着到了年底,宫里这才慢慢热闹了起来。

今年是太后管事,因此宫里的年节比起往常来肃穆了许多,毓敏心里有些焦灼,她知道,命定的日子一天一天近了,虽然早知道历史,可是她还是难免担心,生怕会产生什么变化。

大年夜宫里设宴,在宴席间,顺治突然和太后说起,等年后,他想让吴良辅代替他出家。

当时这话一说出来,太后的脸色立刻就僵住了,皇帝竟然还没有放弃这个念头。

不过好歹是让奴才代替自己出家了,太后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愤怒,许久才道“既然你有这个心思,我也不好拦着你,只是吴良辅这奴才,行事不端,让他代你出家,是否有些不妥。”

顺治垂着头,看不清眉眼“他伺候儿臣还算经心,由他代替,儿臣也放心。”

太后心里的火气又上来了,可是看着儿子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她又将火气压了下去。

“既然你想做,那你就看着办吧。”她仿佛是有些无奈的摆了摆手,心里却满是悲凉,她好好养大的儿子,如今却再不属于她了。

顺治语气低沉的应了声是,之后便再不说话了。

毓敏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她心里总觉得,皇上和太后母子间的冲突,仿佛是越来越大了。

正月初二,顺治帝命吴良辅在悯忠寺出家为僧,当天他还自己跑去观看吴良辅出家的仪式。

毓敏是听玄烨说的,这天他正好不必上学,便来了景仁宫消磨时间。

母子二人用完了饭,就坐在一处聊天。

说起这个,玄烨心里就有些恼火“我就说那大和尚不是个好人,果然将汗阿玛给哄了去了。”

毓敏有些好笑“如今你汗阿玛不是让吴良辅替他出家了吗怎么又给哄了去了。”

玄烨有些气恼的鼓起了脸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既有了这开头,日后还指不定怎么发展呢。”

毓敏没料到他小小一点竟还有这样的远见,忍不住一笑,正要说些什么,却见香草跌跌撞撞的从外头跑了进来。

毓敏心里咯噔一下,只觉得有什么不好。

结果下一秒,立刻证明了她的预感,香草跪倒在地上,哆哆嗦嗦道“娘娘,皇上,皇上他染上痘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