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有心(3 / 4)

。”

“只是祖母年纪大了,入秋之后身体越发不好,大哥的身体也一直好好坏坏,你如今的肚子也大了,这时候不是赶路的好时间门。”

顾季夏听了,反倒是劝慰道“官人仔细想想,如今皇室变幻,祖母大哥的身份都大有不同,如今留在漳州反倒是危险重重。”

赵云安一愣。

原先他一味担心两人的身体,却忽略了这一点。

亦或者他心底总想着永昌伯府,却忘了大伯的身份转身一变,成了太子,很快就是皇帝,那么大哥就成了皇帝的嫡长子。

再一想,如今除了二哥之外,大房子孙都在漳州府。

若来一个有心人截杀,那可真的会一锅端了。

赵云安想通了这一点,便理解为何大伯明知道祖母和大哥的身体不好,偏偏还是让他们尽快上京。

他担心的,是永昌伯府一家人的安危。

赵云安脸色一肃“我知道了。”

说完握住顾季夏的手“只是要辛苦你了。”

顾季夏笑了“我身体好,这些日子能吃能吃的,再者也不晕船,哪里会辛苦。”

她是真心这么觉得,赵云安想着法子让她顺心,养胎这些日子心平气和,连带着还胖了一些。

“官人尽管早早准备,不必担心我的。”

赵云安笑了笑,感叹了一声“算起来,我离开京城都快五年了,也不知道京城变成了什么模样。”

永昌伯府会不会还是他记忆中的样子。

只是听说赵云衢等人出逃之后,凉州军为了泄愤,在那些官宅之中烧杀抢掠,破坏不少。

既然要回京城,往后可能也不会再回来,赵云安自然是要做好安排。

漳州府的公务已经走上轨道,只要丛白等人还在,新来的知府愿意顺着他安排的计划走,就不会有大影响。

倒是这几年下来,金氏在这边安置了不少东西,她一样都丢不下,全部都想带走。

赵知府要走的消息传到了民间门,百姓们一时不敢相信。

虽说知府三年一轮也是正常事儿,可他们舍不得这位真心为民的好知府。

也不知是谁起了头,往知府门口放了一篮子土产,后续一发不可收拾,一日下来,倒是将知府大门堆得无法出入。

一日日下来,赵云安看着那一车车的土产,觉得自己再不走,怕是要再多家一艘船。

临行这一日,赵云安并未通知其他人。

可等马车从知府衙门慢慢驾驶出去,道路两旁却围满了百姓,他们并未阻拦,只是目送着赵云安的离开。

一直等到马车从城门口离开,才有一个百姓忍不住喊道“赵大人,祝您一帆风顺,您可不要忘了咱们漳州百姓。”

“赵大人前程似锦。”

“赵大人平平安安。”

“赵大人阖家团圆。”

吉祥的话差点淹没了车队,但最让赵云安无法忘记的,是百姓们不舍的眼神。

赵云衢靠在软垫子上,听见外头的声音,他拉开车帘子看了一眼。

“七弟是个好官。”

卢氏也笑道“可不是,我瞧着百姓们恨不得跟着一起走。”

赵云衢笑着摇了摇头“我不如他。”

卢氏见他神色不大好的样子,劝道“官人,七弟这般受到爱戴,你应该高兴才是。”

“我很为他高兴,只是有些发愁回京之后的事情。”

卢氏眼神微微闪烁,她想起公公如今成了太子,不日就会登基为帝,这么一来,赵云衢可就是嫡长子了

嫡长子,未来的皇帝,还有她的瑾儿。

太多的心思涌上心头,让卢氏一时忘记了言语。

赵云衢将妻子的变化看在眼中,心底却在微微发沉。

到了码头,赵云安下车拜别下属。

丛白等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吏,如今更是漳州府的中坚力量。

赵云安笑着说道“公务重要,但科考也不可懈怠,我还等着将来某一日,与你们在京城团聚。”

丛白朗声笑道“只要大人别忘了我,我自然是要找大人叙旧喝酒的。”

说完这话,又面露不舍。

他心底知道,赵云安一走,怕是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赵大人,您一定要保重。”

赵云安点了点头,踏上了官船,最后挥手告别“诸位珍重,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他原以为自己会伤怀,可真正看着码头上的人影越来越淡,心底却并没有那么多的不舍得。

与以往的任何一次坐船都不同,此次永昌伯府不但占据了整整三艘大船,旁边还有护送的船队。

船队上,除了水军之外,还有赵云安带上的蓝袍军,可谓将安全保卫到最高。

赵云安站在甲板上一看,依稀能瞧见常顺与庆余正朝着他挥手。

他笑着挥了挥手。

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