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麻烦(3 / 4)

,我已经听大哥说了,但我们当哥哥的,万万没有出了事情,只躲在弟弟背后的道理。”

“可是”

赵云平止住他的话“七弟妹已经在去漳州的船上,常顺,你修整一日,明日就回去吧。”

“有你在七弟身边保护他,我们才能安心。”

常顺的脸更苦了。

赵云平笑了一声,拍着他的肩头道“你让他别想那么多,小小年纪思虑过重,以后肯定长不高了。”

“少爷已经够高了。”

虽然比不上三少爷,但比大少爷二少爷已经高了些许。

赵云平哈哈一笑“你还是这样,见不得别人说七弟一个字不好。”

“你回去跟他说,圣上已经应允我随军出征,我会亲自找到父亲,带他回家。”

常顺拿他们毫无办法,再一次骂自己嘴笨口拙,根本说服不了任何人。

赵云平拍了拍他的肩头,风尘仆仆的回到了院子。

沈盼晴正在收拾东西,听见他的动静倒是惊讶“怎么这会儿回来了”

赵云平马上就要出征,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不到夜里都不回来。

“七弟派常顺过来,想让我们都过去参加他的婚宴。”

沈盼晴一听,也停下手中动作“七弟有心了。”

“他啊,打小就人小鬼大,脑子比大哥还灵活,八成是猜到京城不安稳。”

赵云平提起弟弟,也是满腔笑意。

“只是他有心,我们却不能去,不然永昌伯府全去了漳州府,躲在七弟背后算怎么回事儿。”

“躲得了一时,也躲不开一世,终究是要面对的。”

沈盼晴皱了皱眉头“七弟怕是猜到了什么。”

赵云平脸色也冷了下来“天下若是乱了,漳州也不是世外桃源。”

沈盼晴叹了口气“我们原本就是走不了的,倒是祖母。”

“祖母不会答应的。”

赵云平道,赵老夫人的身体是一回事儿,性情又是另一回事儿。

永昌伯府越是风雨飘摇,赵老夫人越是不肯离开,而且如今瑾儿谦儿人在漳州,万一京城动乱,永昌伯府的根也还在。

就像赵云平说的那样,常顺快马加鞭而来,只能无功而返。

常顺进京的第二日,皇帝便召见了赵家兄弟。

“朕收到了漳州府的奏折,安儿希望你们能过去见证婚礼。”

皇帝笑着说道。

赵云衢咳嗽一声,躬身道“七弟如今是漳州父母官了,却还是如此的孩子气。”

“他自小在永昌伯府长大,与你们兄弟情深,人生大事如此期盼也是正常。”皇帝道。

赵云平叹气道“陛下,我倒是想去参加七弟的婚宴,只可惜马上就要启程,实在是分不开身。”

赵云衢也是叹气“可惜我的身体不争气,无法远行,祖母也是如此。”

“若是身体吃得消,微臣如论如何也得去看着七弟成亲才是。”

皇帝便提议道“那不如让永昌伯夫人前往漳州,略表心意”

赵云衢眼神微动,摇头道“陛下仁慈,可惜母亲忧心忡忡,如今身体也不好,去了反倒是给二婶和七弟添麻烦。”

皇帝皱了下眉头,忽然问起“朕记得你们两家的儿子都在漳州”

“正是。”赵云平朗声道,“这俩混小子总念叨着七弟,之前微臣去送信,就带着一块儿去了,结果去了就跟撒欢的野马似的,硬是不肯回来。”

“微臣原本想着,等七弟的婚事定了,二婶总是要回京操办的,到时候再把他们俩带回来,哪知道”

皇帝似乎才知道此事,也点头道“世事难料。”

赵云衢也开口道“如今三弟要出征,我这身体又不争气,倒不如将孩子留在漳州,让七弟帮着管教,免得他们到处添乱。”

皇帝点头道“事发突然,也是委屈了安儿。”

“陛下给了诸多赏赐,想必安儿见了,心中也会感怀圣恩。”赵云衢又道。

如此,皇帝才笑起来“只是到底让他失望了,既然他派了人过来,马原,你从内库挑几样好的,到时候让人捎回去。”

“就当朕这个长辈给的新婚贺礼。”

赵云衢替七弟应下了。

兄弟俩走出宫殿,赵云平的脸色便沉了下来。

赵云衢面色平静,提醒了一句“别被人看出来。”

赵云平恢复了平静的神色,却咬着牙骂了句“圣人愈发多疑了。”

“他本性如此。”若不是多疑,当年哪里会有大皇子逼宫一事发生,又怎么会从头至尾,都对太后和禄亲王防备至深。

皇帝对血脉亲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他们这群外臣。

以前的汪家如此,如今的王家也是如此,永昌伯府又怎么能例外。

兄弟俩一路往外走,却忽然看到两道人影。

“二位赵大人。”来人是丁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