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还不到三岁,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太子更是比她还要再小一岁。
赵云安叹了口气“不只是娟儿,朝中文武百官,但凡有年龄合适、身份贵重的嫡女,如今都已经被传召入宫,养在皇后跟前。”
太子年幼,如今压根不到成亲生子的年纪,但不妨碍皇帝铁了心,将文武百官拉上这艘船。
如此一来,勋贵世家的姑娘们从小养在皇后跟前,被皇后教养,等她们长大之后,这一颗心自然是向着太子的。
赵云安忍不住叹了口气“大哥大嫂想必要担心了。”
嫡亲的女儿,卢氏连亲生婆婆都不肯让,如今却被一道圣旨,直接拉进了宫中。
外臣的女儿,就算是再尊贵,进了后宫也是要受委屈的,这倒也罢了,只怕将来
再者,入宫被皇后教养的姑娘有十二位,太子却只有一个
太子妃的位置岂是那么好坐的。
常顺知道自家少爷最喜欢家中侄儿侄女,赵娟因为年幼,与赵云安的关系不算亲近,但也是嫡亲的侄女。
他开口安慰道“左右五小姐还小,再过十多年的光景谁又知晓。”
赵云安也点了点头“也是。”
十多年后,太子是否还活着都是未知数。
他心底阴暗的想,这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被皇帝和皇后推上太子之位的小皇子,身体可一直不那么强健。
而他头上的两位哥哥,如今已经子嗣满堂,最大的一个侄子比他大了足足十二岁。
因为是托钦差送的信件,永昌伯的家书也十分简单,只对家中大事一笔带过。
赵云安叹了口气,漳州什么都好,离京城远也自在,唯一的坏处就是消息不同。
京城发生了什么,他每每过了个十天半月才知晓。
想到这里,赵云安忍不住摸了摸悬在心口的那块虎符。
收起两封书信,赵云安转身进了后院。
金氏也早早的得了信,见他过来就满脸欢喜“安儿,你升官了。”
见她高兴的喜笑颜开的样子,赵云安也高兴起来,觉得皇帝至少做了一件好事。
“摘掉了代,从今往后儿子就是名正言顺的漳州知府了。”赵云安笑道。
金氏更高兴了“早知道我儿出息,皇帝老儿也是个有眼光的。”
“快,该给你大伯和大哥哥写信,也让他们跟着高兴。”
赵云安拉住她“娘,大伯回京了,他们在京城,只怕比我更早知道升迁的事情。”
“回京了”
金氏先是高兴“太好了,母亲日日夜夜念着你大伯,如今他终于回京,母亲定然也高兴的很。”
临了又有些遗憾“哎,难得你大伯回京,偏偏咱们却来了漳州,又见不着面了。”
赵云安笑道“知道大伯一切安好就好,娘,前几日你不是说要送土产回去吗,多准备一些。”
“那是当然。”
虽然他们出门在外,儿子也还未弱冠,但既然当官了那就是成人,自然是要送年礼回去才不失礼数。
金氏原本还想着往京城送礼容易,往北疆却难,现在倒是方便了他们。
赵云安提议道“漳州这边的特产不少,到时候问问二哥那边,若是他们也要送,一块儿送回去也方便。”
提到老二夫妻,金氏脸色就淡了一些“你管他们,来来回回也麻烦,他们自己又不是没手没脚。”
赵云安看了眼还在院子里玩的赵妤,笑道“娘,就算看在妤儿的面子上。”
金氏冷哼道“我是瞧不上他们这样当爹娘的。”
她一想到那夫妻俩压根不把女儿当一回事儿,偏偏又要面子,还要里子,就气得很。
要不是看在赵妤的面子,金氏都懒得搭理他们。
临了又说“罢了罢了,过两天去信问一问,指不定他们也用不上咱们。”
岔开这话,金氏又笑起来“安儿,我听丫鬟说,你不知升官了,还当了什么青州团练副使,这又是个什么样的职位”
赵云安笑着解释道“团练副使,其实就是团练使的副手,是虚职。”
“娘还想着呢,你明明人在漳州,怎么去身兼这青州的职位。”金氏恍然大悟。
“若是儿子身在青州,自然是要去青州营里面当差,但我是文臣,又是漳州知府,这名头便是虚职,并无多少实权。”
赵云安心底猜测,皇帝这般举动,说到底是对青州营的敲山震虎。
想必皇帝对青州营的官司心知肚明,所以才会来这么一朝,让他这个漳州知府身在漳州,遥领青州。
而所谓的青州团练副使,那就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的位置罢了。
放在以前,各地的团练副使那都是用来贬职的,将不受欢迎的京官打发出去,是个钱少事也少,无人搭理的闲活儿。
不过赵云安倒是无所谓,毕竟他主职还是漳州知府,青州团练副使再人见人踩,也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