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的那三家奇石、本美、志远的股份加在一块就会发现,总股比3808,依旧比畅想控股要低,畅想依旧是最大股东。
而技术转让公司的入场更为关键,正好是畅想控股再也拿不出钱来,只能收那4的时候进来,然后和德盛一起瓜分股比。
不仅仅是起到了稳固股价的作用,同时也使得德盛三家的占比不会超过畅想控股。
更微妙的是,技术转让公司拿到的是1841。
细心的可以算一下,如果这1841落到德盛手里,即便齐磊那17不和德盛掺合,那德盛已经到手的21,再加上这1841,也就是3941。
正好也会比畅想控股的3911多那么一点点,成为最大股东。
所以,别看不多不少就那么1841,可这1841却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是极尽智慧的。
柳纪向直到这个时候,才算是长出了一口气,活过来了
屿进跑了,其他高层的屁股也擦干净了,他就踏实了。
起码公司保住了,而且他柳纪向依旧是畅想的掌门人。
齐磊这边,此时也看着新股权分配暗自咋舌。
和老秦吐槽“你看看,咱们也不是没高人嘛”
“这股权分配,绝了”
只见老秦白了他一眼,“德盛还是信不过的,万一他们不遵守和你的约定。”
要是技术转让公司不下场,德盛再不把股权转给齐磊,那畅想就彻底成国外公司了。
“挺好”齐磊咧着大嘴,“现在最好”
老秦,“不得不防啊”
感叹道“近200亿市值的公司,让他们打到30多个亿,就这么瓜分了太触目惊心了。”
说心里话,国内92年才开权证,股市一共还不到十年,哪见过这么玩的就离谱。
再次感叹,“真的太触目惊心了。”
齐磊闻之,却是一笑,心说,这才哪到哪啊
老秦是没看到德盛是怎么操作太子奶业的。
后世很多人不知道太子奶业的的事儿,也不知道德盛的那些花活儿。
可是齐磊知道,他研究生毕业,追的第一个大新闻就是太子奶业。
那才叫血腥,才叫肆无忌惮
可不是200亿到30几亿,而是把98年8888万拿下央视广告标王、民营乳业的龙头企业,眨眼间就玩没了。
那才叫资本大餐
后世也有人认为太子奶是自己经营上出了问题,其实不是。
太子奶在最辉煌的时候,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和德盛签了一个对赌协议,股市如果没达到多少涨幅,就怎样怎样。
那时候,太子奶正如日中天,当然不怕对赌了。而且对赌目标定的很低,他们以为一定能达到。
结果,德盛签完协议就翻脸,去国外大肆捏造中国乳品质量、乳业发展等等问题。
没办法,人家在国际期货市场、国际金融行业是有地位的,他们的话就是风向,导致太子奶股票别说涨了,原地跳崖
市值500亿的公司,最后也是类似今天这个玩法,被德盛玩的7个亿多亿就卖了。
这次是有技术转让公司下场立威,德盛知道不能太过火。
否则,要是任由他们放开手脚,他真的敢把畅想玩到破产重组,几个亿卖光。
对于老秦对德盛的担忧,就见齐磊呲牙笑,“先留着他,等着咱慢慢收拾”
老秦笑而不语,却是对齐磊伸手一握,“恭喜你,小齐总你现在是畅想集团的老板了”
齐磊则道,“才成功一半,等拿下畅想控股的那一天,你再恭喜我吧”
五月初。
香港奇石科技与本美志远两家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奇石公司以每股15港元的价格,收购了两家手里105亿股的畅想集团股票,总价值1575亿港元。
此时,奇石科技手中已经拥有了畅想集团3808的股份,成为畅想集团第二大股东。
因为按照规定,股东协议转让股权是要报备董事会的。
只可惜,柳纪向直到现在还认为那三家是德盛银行旗下的公司,只是左手倒右手,便于管理的股权转移。
恕不知,德盛已经离场了,带着45亿港元的利润,和一地鸡毛。
连齐磊都算了半天才算明白,这场资本盛宴,德盛到底赚了多少钱。
复盘之下德盛先是做空畅想股价,在191港元的价位吃进11的畅想股份,共投入10亿港元。
到畅想股价到达最高点,也就是7块多港元,柳纪向那帮人还在持股观望的时候,德盛已经悄然离场了。
在高位抛售,只这一笔就把10亿变成了40亿。
还记得那莫名奇妙出来的7吗除了柳纪向抛了1,剩下谁抛的
谁也没抛都是流通股本来就比预期6的多很多,实际流通股是近18,德盛早就高位套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