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贯(3 / 3)

在外经商,总算能捎些钱财回家了。这信本来是想请叔叔和舅父们过来,让各位放心,也谢过各位多年照拂的。”

明家人听见,脸上难免热辣辣的明远这一支一直在长安城里自生自灭,见过有谁照拂来着

明高仁却脱口而出问道“多少钱你爹捎了多少钱回来”

他问出了声,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四下里看看,发现明家人竟都是这么一副急切的表情,盯着明远手中信封的封皮,想知道这一支不受人待见的“穷亲戚”到底阔没阔,阔到了什么地步。

“一千贯。”

明远平静地转过身去,向舒氏娘子挥了挥手中的信封,重复了一遍。

“阿娘,阿爹给咱捎来了一千贯”

竟有一千贯这么多

明家人一时都傻了眼,人人都盯着明远手中的信封。

挤在门口的堂兄弟中甚至有人小声发问“难道二伯真的给远哥捎钱了吗”

“瞎,要真捎钱给远哥也不会就这么一封信啊”

捎钱,至少得见着钱串子、银锭子,那些响当当、白花花的才对吧。

一千贯是铜钱那得多重啊,就算是银锭子,那也得好多了吧

明家人多半一辈子都从没见过一千两银子摆在一起是什么样子。

因此不知是谁突然出声“远哥这真不是在空口白牙诓咱们吗”

“远哥,”五叔明高信憋了半天没出声,这时终于没忍住,“大家都姓明,真不必死要面子”

谁知明远根本没理会众人,从那只牛皮纸信封里取出了厚厚一叠纸。

他像是刚才没向母亲完全解释清楚似的,举着手中的纸张,说“阿爹给咱捎来了价值一千贯的盐钞4。”

作者有话要说又到了今天的注释时间

1足陌,是相对“短陌”而言的一个概念。

陌,就是指一百文钱。钱陌则是计算钱数时的换算方式。中国古代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就是在计算钱数的时候,经常把不足一百文当做一百文来计算。如果能以一百文当一陌,就称为足陌;如果以不足一百文当做一陌,则称为短陌。从南北朝到唐代,短陌现象一直是常态。

到了宋太宗时期,官方正式规定以七十七文为一陌。因为这一比例是官省确定的,所以被称为“省陌”。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一定采用官方的钱陌,而是使用民间约定俗成的兑换比例。

比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着“都市钱陌,官用七十七,街市通用七十五,鱼肉菜七十二陌,金银七十四,珠珍、雇婢妮、买虫蚁六十八,文字五十六。行市各有短长使用。”以上参考东京梦华录侯印国译注版。

可见在各行各业中,钱陌的比例也是不一定的足够把人搞晕了。

2宋代的律法中有关于丈夫出远门妻子可以离婚的律条,“夫出外三年不归,听妻改嫁”参考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因此,在明家这种情况下,主人公的母亲要改嫁的权利是受律法保护的。

当然,咱们先打个招呼明家的家事绝对不是本文的主旋律,只是一个背景板哈。而且乔保证,明爹明妈之间也绝对没有啥狗血剧情哈请看作者求胜欲很强的认真脸。

3宋代女子的名字大多以姓为名,或者在姓氏前面加上一个“阿”,比如说阿李,阿张,阿王出嫁之后会在名字前面冠父姓,比如张阿李,李阿王,这样。

本文主人公的母亲在文中的称呼则一直是“舒氏娘子”,毕竟是主角的娘嘛。

4盐钞咱们明天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