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 / 4)

求生倒计时 木兮娘 6076 字 2022-06-23

鬟蹑手蹑脚进来,望着屋里神色哀戚的姐姐们,径直入内室对卧榻上看书的曼妙女子说道“李姐姐,我瞧见东城郑员外家的人抬了两大箱金子,怕是势在必得。”

屋内女子闻言,如丧考妣。

无他,因那郑员外性好渔色,虽是个无甚实权的寄禄官,却是当今皇贵妃的侄子,不敢说权势滔天,对付几个青楼女子却是绰绰有余。

小丫鬟急哭“李姐姐,您快想想办法,前阵子隔壁花茶坊的姑娘被郑员外买回去,安置在城郊外的别院里,当晚邀请猪朋狗友去那姑娘当晚投缳自尽我刚才还听见郑员外的奴仆和旁人说他们家老爷要买下您和姐姐们回去宴请宾客您和姐姐们要是被买走,就只有死路一条”

姑娘们捂脸啜泣。

李意如回头,蛾眉螓首,皓齿朱唇,气质淡如清风。

“连卖身契都在别人手里,我能有什么办法”李意如摊开十指,沾满墨痕,苦笑道“视我为红颜知己者无数,往日说尽好话,可我写了一天的求救信竟没有一个人回应。”

李意如幽幽叹息“人心薄凉至此。”

一股绝望在姑娘们心里弥漫,死气在屋内蔓延,小丫鬟满脸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有个姑娘说“大不了一死与其被嗟磨至死,不如我撞柱而亡,求一个体面”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世道艰难,哪个青楼女子不苦命命苦至此仍努力活着,怎不惜命不到绝望,怎甘心求死

这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啊

求死的绝望氛围中,一个梳头娘子走出,说道“我或有一法,可救诸位娘子。”

此言一出,如救命稻草,众人急急抓住,忙问什么办法,便听梳头娘子说“可书信一封送至京都府少尹赵白鱼手中,请他为我们赎身。”

李意如等人激动的神色一暗,忍不住质疑,赵白鱼是何人凭什么为他们赎身京都府少尹官啊,世上有几个好官都是沽名钓誉、鱼肉百姓之人退一万步来说,即便这赵白鱼真是个好人,答应出手相帮,可他一个从六品小官如何与腰缠万贯的郑员外斗

家世不行,资产不行,如何斗得过

众人便想反驳,但见梳头娘子将宝押在赵白鱼身上,颇为信任这位京都府少尹,而她到底一番好意,实在不忍心让她失望。

反正现实会教她做人。

所有人缄默,只有阅历尚浅的小丫鬟傻傻问“赵白鱼是什么人为什么他愿意为我们赎身”

梳头娘子忍住激动感恩的心情,看出姑娘们不信她,便娓娓道来“你们都知道我的身世,十二三岁被几两碎银卖给老光棍当童养媳,恰逢母丧,守孝期内未完婚,待三年守孝期快结束时,我心有傲气不愿嫁人,那老光棍意图辱我,情急之下,我砍伤了他,之后自首。因是杀夫之过,按律当判死刑。”

“案件呈至京都府,本棺盖定论,许是我命不该绝,被当时的京都府判官赵大人看见卷宗,便将案件驳回来,又亲自见我、问清前因后果,遍寻律法,说我还在守孝期,不算婚嫁,便也不算杀夫,只按伤人来算。且有自首情节,应当轻判。”

“但是判决又被大理寺驳回,维持原判死刑。”

“赵大人不辞辛劳,四处奔走、游说,递折子请上官权知府入宫在圣上面前为我据理力争,最终得到轻判的赦令。自那之后,我便梳发做了个永不嫁人的梳头娘子。”

知道梳头娘子经历的人不多,但相关案件却在京都府内口耳相传,连最迂腐的老夫子也夸进谏者忠直良善,堪为名臣。

彼时他们都以为为一贫民女子一掷乾坤之人是京都权知府,原来竟不是。

为民请命、为百姓直言敢谏的人是好官,是老百姓心中立长生碑的青天,更何况是为一孤苦无依的弱女子谏言,怎不叫人敬佩

李意如叹息“如赵大人出手相救,必为我等再生父母。”

一众姑娘们连连附和。

梳头娘子沉思片刻,请李意如提笔书信一封,趁日落之际,匆匆赶往赵府。

赵白鱼的破院子在赵府最差的角落,靠近后门,所以每次出行都走后门,当然另一个原因是正门通常不会为他打开。

这日如常步行回府,远远见到一女子在门口徘徊,被护卫挡在外面,满脸焦急。待走近些,女子见到赵白鱼,面露欣喜,就要走来,被砚冰喝止。

“你是什么人”

女子赶紧说明来意,奉上书信“请赵大人救救花茶坊的姑娘们,一旦被郑员外买走,下场必死无疑。”

赵白鱼接过书信,看完后说“回去告诉你家姑娘,我会带银子如期而至。”

女子大喜“多谢大人”

等她一走,砚冰紧皱眉头“全买下来得花多少钱您没听她刚才说什么员外抬了两箱金子,我们哪来那么多钱”

“怎么没钱嫁妆,聘礼,随便弄点不就行了”

“啊怎么能用那些钱”

“怎么不能救人要紧。”赵白鱼将双手拢在袖子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