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这场雨下了好几天,直到把院子里的花都给下得蔫了吧唧的才停。
不过下雨并未影响徐川店铺中的生意,随着宝年私房菜口碑的进一步发酵,菜馆成功地在首都老饕圈子中流传开来。
“您呐是不知道,北海那边新开了家菜馆。”
“不,不是国营饭店,是叫宝年私房菜。价格挺贵,但吃着真是值,里头环境还好。我想应该是从前那八大楼的后人开的吧,祖上估摸着是御厨。”
“竟然不是吗,老板乡下来的”
“这可不得了,老板那手宫廷菜做得很是不错,我还以为祖上是御厨出身。”
“不仅宫廷菜不错,还有好些菜估摸着是自创的吧,说是创新菜,咱们听都没听过。”
“改革风吹,人才辈出啊”
正所谓一波才动万波随,宝年私房菜的名声就这么打了出去。
即使徐川菜品定的价格贵,平均下来每天也能有十五桌以上的客人。
而每桌的消费又几乎在一百五十元左右,即使徐川每周都给自己放一天的假期,菜馆利润还是十分可观。
这么算来,徐川想要把买院子的钱挣回来也不需要多久。
经过菜馆里的人齐心努力,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菜馆就走上正轨。
他后来又招了两位帮厨,厨房中便一共四位帮厨。
帮厨的工资很高,能有50元一个月。而招收条件很严格,必须是会灶台活的,还得在厨艺上有点儿灵性的,这得徐川亲自面试。
其次就是检查过身体,必须没有疾病。
最后就是人品了,这几人徐川都认真打听过人品,又试着相处了几天,还算不错。
于是,徐川便在每天做菜时提点提点他们。
为啥呢
因为徐川野心大着呢
从前只想着开一家店铺就可以,后来想着要把宝年这个品牌打出去,然后开分店。
分店自然和总店不一样,到时候走的是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的平价路线。
以后帮厨学出来了,就能到分店当掌勺的去。
这种想法是徐川最近几日才出现的,还尚未成熟,得再细细打磨打磨才行。
时间过得飞快,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更是如流水般。
春花渐渐凋零,就连牡丹也临近凋谢。而树木却长得越发茂盛,茂盛到孟松青得用梯子爬去修剪枝条的地步。
这日是小满,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徐川农村出身,对各种节气都记得紧。还记得小时候,在小满的这几天里他们家吃的都是各种野菜。
有马齿苋,小鹅菜,甚至还有香椿和槐花。
这段时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连几天吃野菜能把人脸色都给吃黄喽。
估计在小时候吃狠了,徐川长大后,能自己上山下河摸东西吃时就再未吃过这些。
真别说,他这会儿想起来竟然莫名地有点馋。
徐川还真想去买些野菜来吃吃,就是不晓得哪里有得卖。
但他下午准备回家时又想起一件事,最近宝珠老嘀咕什么五二零五二零的,说小满这天也是五二零。
520是啥,他问。
程宝珠不愿说得很明显,就抬着下巴点拨他“520就是520嘛,你多读几遍就知道了。”
谐音梗估计很快就能懂吧,所以程宝珠掰着手指等徐川这天给她送礼物呢。
奈何徐川还真没懂
他琢磨了好一会儿没想通,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估计是宝珠忽然兴起逗他玩。
心想今天下午宝珠没课,徐川忙完最后一桌的菜后就早早脱下围裙朝家里赶去。
“徐哥,你今天早上不是说想买野菜吗,街口这会儿就有得卖”
服务员刘聪刚从外头回来,看到徐川准备下班了就跟他这么说道。
店铺从早上九点半营业到下午两点,再从下午四点半营业到晚上八点。
其他时间干完活后就可以自由活动,回家也行待在店中也行。
不过瞧着挺多人喜欢待在店里,按蒋明霞的话说,店里常常有绿豆汤喝,有时甚至还有水果吃。
最关键的是,店铺里好似比外头凉快些。
徐川点点头“你们注意点儿卫生,我先回家。”
他骑车来到街口,买了斤苦菜后就快速蹬着自行车回到家中。
老槐胡同。
程宝珠将下个月的口红量给做好,然后把铁盒子抱出来数钱。
因为这雨下个不停的关系,她和姜四红的周末约会暂且搁置下来,就连徐家良想去看房的事儿都一拖再拖。
徐家良此时正和林天和一同看店铺,也不知道逛到哪里去了。
铁盒子彻底被装满,曾经被程宝珠心心念念着的小金砖动都没动过,还在铁盒子里与那些钱币挤着。
大闺女趴在床边,好奇地盯着里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