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为了保住覃家对轧棉机的所有权,因为若是没有官府的势力,那以覃家的身份地位,只怕早晚会被那些豪绅、大户给吞了去。
苏北顾只是安静地煮着茶,并未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覃如意的内心也不像她表现的那么乐观,道“小姑父说,这县令是春天的时候调任过来的,四年前的新科进士,是个清风霁月的读书人。而且自他上任以来,便十分关注农事,相信他是愿意为了百姓而推广轧棉机的。”
苏北顾对此不予置评,反而关注起了另一件事“你也要一起进城去”
覃如意颔首“我想趁机进城添置点东西。”
苏北顾没有问她要添置什么,道“既然如此,我也随你进城一趟吧”
覃如意喜上眉梢“北顾,你是特意陪我进城的吗”
苏北顾“”
她也不知道此刻心里到底是什么在作怪,让她没法自然地说出否认的话来。过了会儿,她含糊其辞地道“我很久没进过城了,出去看看,闭门造车对修行并无益处。”
覃如意并没有在意她的口是心非,给了她一个热切缠绵的拥抱“嗯,往后我们得常出门走动走动才是”
之所以说覃如意的这个拥抱“热切缠绵”,是因为她搂紧了便不放手,脸埋在苏北顾的脖颈处,鼻息扑在那白皙嫩滑的肌肤上,带来了微微的颤栗。
苏北顾有些不自在,想挣脱,然而抬了抬手,最终又放了下去。
直到卢雪欢的身影出现,覃如意才松开苏北顾,对上卢雪欢有些疑惑的双眸,覃如意神情坦荡自然,还把明日跟苏北顾进城的消息告诉了卢雪欢。
卢雪欢来不及胡思乱想,便赶紧列出了苏家的购物清单“哦,既然要进城,就顺便买几斗灯油回来,盐也快吃完了,买两斤盐。还有天冷了,该备些煤炭了”
覃如意细心记下。
翌日天未亮,覃如意和苏北顾便先到覃家与覃倌、种昇汇合,再同覃家邻居一同进城。
从浮丘乡到益阳县城要走二十五里,因弯弯绕绕的山路居多,即便有驴车,到达县城时也已经天色大亮。
覃家人与邻居约定好申时初在城门碰面后,就分开了,覃如意和苏北顾先随覃倌去了种大郎当掌柜的那家铺子。因杂货铺是给货郎们供货为主的铺子,衣食住行相关的各种物什都有,琳琅满目,看得人目不暇接。
众人都不是第一次进城,因此对杂货铺的热闹程度并没有表示惊叹。
种大郎看见他们,过来道“大舅哥来啦吃过早饭了吗”
“路上吃了馒头。”覃倌道。
“那稍等会儿吧,东家一会儿才能过来。”
在见县令之前,覃倌还得先见一见种大郎的东家,对方从种大郎那儿听说了轧棉机的存在,对轧棉机十分感兴趣,他也嗅到了商机,于是准备跟覃家也合作一番。若是顺利,他甚至能帮忙在县令面前为覃倌引荐一番。
种大郎把一行人引进了杂货铺后面的院子里。杂货铺很大,分三个部分,前面是铺子,后面一半是存放货物的仓库,剩下一半则是伙计的住处和会客之处。
覃如意留意到院子里堆放着许多干货,其中就有晒干后的菌菇、桑耳,她福至心灵,问种大郎道“小姑父,你们这儿的菌菇、桑耳是哪儿来的”
种大郎道“都是山里收的山货。”
他以为覃如意看上了那些山货,便道,“等会儿你们带些回去尝尝。”
知道他想岔了,覃如意解释道“小姑父实不相瞒,苏家其实栽培了不少菌菇,我就想知道你这儿收不收这种菌菇。”
种大郎讶异地看着在场唯一的苏家人苏北顾,似乎想不到堂堂苏家竟然也会去种这些不值钱的菌菇。不过想到苏家早已外强中干,做些什么都不足为奇了。
覃如意这么一提,覃倌想起来了,道“这苏家的菌菇其实是苏道长用道家的方法栽培的,颇为滋补。”他又扭头问覃如意,“不是都被乡里的人买光了吗”
沾了覃如意的光,覃家每三天也能吃一两顿这种菌菇,那滋味真让他回味无穷。
“若是有销路,北顾打算多种一些。”
覃如意说着,苏北顾也点了点头,表示这是她的想法。她设立的阵法已经初显成效,那么扩大它的范围就是必然的,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灵气支撑她修行。
“其实我们这次出来带了点鲜菇,小姑父到时候带回家跟小姑尝一尝吧”覃如意说着,给了种大郎两捧平菇。
在种大郎意识到平菇的好处之前,她并不打算多费口舌来推介平菇,于是以她跟苏北顾还要去买东西为由,先离开了这儿。
至于轧棉机的事情,苏北顾既然决定将其交给了覃家,那么便不会再插手。
没有了长辈在身旁,覃如意彻底放飞了自我,光天化日之下就拉着苏北顾的手,与她在街上逛了起来。一会儿“北顾这个颜色的布好适合你”,一会儿“北顾想不想吃糖葫芦”,苏北顾倒也配合,回道“我觉得也很衬你,你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