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郭盛还在一心打仗。
坤德帝并不是一个耐心很好的人。在这些老臣子不识趣的时候,坤德帝就是下了狠手。那是罢官的罢官。
借着机会坤德帝还是提了不少当太子时的心腹。
朝局一下子就是变了。
老臣依着资历,那总压着坤德帝一头。
可这些新上位的臣子,一个赛一个的会拍马屁。总之,这让坤德帝很舒坦。或者说这些人也是有孝心的,谢太监那边塞好处,糜贵妃的娘家塞好处,便是坤德帝这儿也是大大的送好处。
一时间,坤德帝的周围全是好听话。
这人嘛,肯定不乐于听坏话。
忠言逆耳,这是千古至理。
坤德帝也是一个凡胎,那肯定还是乐于享受马屁的。
可这马屁听多了,这自然就是听出一些心里的小九九。郭盛这一位领兵在外的辅臣,这自然成为许多新上位大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没法子,郭盛要战功,那有战功。有爵位,那有爵位。
这再论了官职,那还是先帝留的辅相。
这等人物压头上,搁哪一个人都不舒服。
这些新上位的大臣拿郭盛这等老资历没办法。可有人,那是有办法的。
这天下的主子,那是坤德帝。坤德帝才是拿主意的人。
于是,坤德帝的耳边多了说郭盛小话的。
坤德帝起初没在意,或者说,这是乾元帝留下来的辅臣,对于乾元帝这一个亲爹坤德帝是相信老爹的眼光。
坤德帝对郭盛还是有信心,也是一直重用。
可架不住三人成虎,众口烁金。
当人人都说郭盛望之不似人臣。那就是一个奸逆。
这朝堂上一直有臣子打小报告,后宫里有宠妃一直吹耳边风。坤德帝的看法,那也是一路改变。
远在北疆,那还是一直跟北汉打得有来有往,一直那是占着上风的郭盛还不知道。
他的危机来了。
远在几千里之外,那是任着知府的福生算一算时间。
福生给大舅哥寄了家书,给大嫂杨氏寄了家书。便是白小娘那边也是偷偷的寄了书信。总之,能做的福生都是做了。
这佛渡有缘人。
他这能耐有限,那是能做的真不多。
后面结果如何
一切真看天意,也看着大舅哥郭盛的选择,看着大嫂杨氏的选择,看着白小娘的选择。
别人才能选的命运,福生也是一个凡人。他做不了别人的决断。
郭盛收到福生的家书,那是在一个月后。
郭盛是刚刚受领了京都的圣旨,还是接待过京都的天使。
福生的家书一来,郭盛看后,若说对于妹夫书信里的担忧那还是一笑。天使来时,郭盛有招待的,那是问了京都的事情。
更是给天使塞了大大的红封。厚赏那是一定的。
郭盛当然想知道一些宫里的情况。
这天使是太监,那就是宫里的人。这自然可以听得一些宫里的消息。可郭盛不知道的是,来给他传旨的那是谢太监专门选的人。
可以说,谢太监就是给郭盛挖了坑。
谢太监这一位先帝乾元帝的灭门仇人,那一心想的就是让大晋朝的社稷完蛋。他一直做的就是奸臣小人。那一直干的事情,就是把朝堂上的能干臣子一个一个的拔掉,让无能之辈上位。
反正坤德帝喜欢听好话,这身边聚着的自然全是小人。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郭盛就是这般的掉在坑里。
或者说,郭盛真的想不到坤德帝脑残起来,那是会有多脑残。
在郭盛听着宫里的太监,还是说着皇帝信任于他这一位辅相。又是多提及乾元帝旧事。郭盛对于乾元帝只有感激的份儿。
对于提拔他的先帝,重用他的先帝。郭盛一直是仰望。
郭盛还是提笔给妹夫写信。
只道妹夫是多虑了。
当然,依着郭盛的稳重,这自然不可能不做一点安排。
郭盛的安排,那便是给京都写信。那是让嫡妻杨氏再是给宫里献上厚礼。这自然准备走后妃路线。
杨氏是诰命,这自然能求见宫妃。
坤德帝的皇后一直重病,那不怎么管宫务。这一直是宠妃代劳的。
这不,郭盛还是记着妹夫的提醒,于是让嫡妻出面那是给坤德帝的宠妃送厚礼。总之,让其在宫里的宠妃多说些郭氏一门的好话。
郭盛是一个聪明。
他的想法,那当然是聪明人的想法。
想郭氏一门掌着兵权,可他的家眷儿子在京都。这做的就是人质,这就是表着忠心给皇帝看的。当然,也是给天下人看的。
郭盛膝下就两个亲儿子。
这亲儿子拿在皇帝手中,皇帝还怕郭盛有二心不成真有二心,郭盛求什么连继承人都不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