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这是备份。
原始的档案,西定伯府有存着的。
土豆能收获。玉米、红薯还有待时间。
可这一份奏章一呈上去。宋福生就得到永治帝的召见。永治帝对于这等高产作物的出现,只觉得是天降宏福。
“爱卿奏章上禀的高产作物确实存在”永治帝有些不敢相信。
“去年臣京郊庄已经试种。今年又到收获时节,请皇上派人前去验查。”宋福生很淡定,他道“此系三种高产作物,目前已经有一种高产作物成熟。余下两种还成生长期。”
“很好。”永治帝很高兴。
这事情哪怕报着怀疑的态度。可永治帝还是需要想知道结果的。于是,宋福生的京郊庄子自然就是不由得他家做主。
永治帝派了暗卫去守护。更是再差得皇家农庄的主事之人,那与禁卫首领一起前去验证。至于永治帝自己
永治帝自己更是在得到禁卫首领回报后。还是微服私访西定伯府的京郊庄子。
那亲自去查看那高产作物。
确认一切为真。
永治帝的心情如从雨后见彩虹一般,那是格外清新。
那些因为皇后逝,太子殁,而坏掉的好心情也是回来了。永治帝能确定的就是一件事情。皇庄再行试种,如果一切皆是西定伯府这般的高产。
那么,这便是老天爷于他的恩赐。
对于皇朝而言,什么最重要自然是社稷的传承与延续。
一个皇朝想长久,应该怎么办自然让是让老百姓有饭吃。老百姓能不饿着肚子,哪会有心情理会上头做主的哪一个皇帝
反正要有皇帝,谁当皇帝不是当。
只要能填饱肚子,老百姓不是最温顺的被统治者。可一旦老百姓连一口饭都没得吃。那么,皇帝的社稷江山,那才是坐火山口。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永治帝是一个明君。他就是知道这高产作物何等的重要。
在此,永治帝专门召见宋福生。只有一件事情,他那京郊的庄子,皇家收下了。皇帝给宋福一换一个庄子。那是翻倍给的土地。
宋家的祭田庄子在京郊是一千亩。皇帝一翻个,那自然给宋福生的京郊祭田数目添到两千亩。这等美事,皇帝开金口,宋福生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你献出庄稼有功。朕非是吝啬之人。”永治帝对于宋福生还是笑着宽慰。
“依朕的想法,朕是想为爱卿的爵位再提一提。”永治帝说这话时,语气带着和蔼。宋福生却是忙行大礼,说道“此三种高产作物,微臣试种一年。如今再行种植,皇上尚未见得另两种庄稼。如何能赏臣不妨皇庄再行试种,待能推行天下,皇上再赏臣不迟。”
这还在试种阶段。
这就赏
是不是太急了一点。宋福生就怕皇帝给的赏太多。他在朝堂很惹眼,这福太大,怕享受不起啊。
“爱卿已经试种一年,皆见效果。如今朕亲自去验查,爱卿非是虚言。你赏受赏。爱卿不必多言。”永治帝摆摆手。
“”宋福生能说什么他一个当臣子的,皇帝金口御言,哪有他多话的份儿。
“臣恭听皇上吩咐。”宋福生只能得皇帝的吩咐。皇帝说什么,皇帝赏什么,他受着便是。想来依着皇帝的大方,应该会给西定伯府一个大饼吧。
“有两个选择,朕让爱卿自己选。”永治帝的目光如刀,很锐利啊。他望着宋福生说道“其一,爱卿的西定伯之位,朕给爱卿提一提晋为西定侯,世袭罔替。”
“其二,朕再赐爱卿一个稼恩伯之位,卿之次子可降等袭爵。”永治帝这话一出。宋福生只觉得那胸口都是剧烈的跳动起来。
这还用选择吗
“臣选二。”宋福生再行大礼,恭敬的回了话。
选择世袭罔替的爵位,肯定是许多人的想法。毕竟,一个能传承,一个不被降等的爵位。好是何等的难得。
可偏偏宋福生选择第二条路。
那是因为宋福生觉得,他一个泥腿子能得现在的福气。那真真就是够运道。如果可以的话,两个儿子一碗水端平。
至于说,是降等的爵位。这已经是隆恩,是皇帝给的大福份。毕竟,这等福份可以享受到他的玄孙那一辈。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如果后代不努力,那一辈躺在祖宗的功绩上过日子,那哪成还不若降等的爵位,至少子孙们也知道的,这爵位不是世世代代都能享受的。
还是发愤努力的好。
当然,更可能还是宋福生觉得,大号保险,小号也是上一个保险,那更加的好。
毕竟,二比一,那基数更大。
“爱卿想好了”永治帝再问,道“不反悔。”
“皇上隆恩,已是臣家之大幸。受此皇上恩典,臣感激涕零。”宋福生表示这等情况下,还有什么悔不悔的
真悔,只能说太不懂得知足。
“好,既然爱卿如此选择。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