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 / 3)

都督请留步 携剑远行 5191 字 2022-06-02

要说的都说完了,他都感觉再搭腔都是多余的。

“贤弟,我们这帮人一路走来不容易,你觉得,哪里是风水宝地”

这个问题,于谨一路上都在考虑,只是没有什么结果。今天正好谈起这个话题,一定要问一下。

“河北万众瞩目,人多粮足,物产丰饶。得之,即有争夺天下的资本。”

刘益守走到于谨面前,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可是,好地方,竞争也大。我刘某人自问何德何能,可以占据河北”

于谨面露苦笑道“我最开始想的就是河北,只怕不给尔朱荣当狗,那是想也别想河北的事了。”

“可不是么。”刘益守叹息一声道

“说完河北,再来说关中。关中原有八百里秦川,有四塞之固,易守难攻。只是,自汉末以来,关中残破两百年,饱经战乱,人烟稀少。更有诸多胡酋,桀骜不驯。气候又是连年干旱,民不聊生。”

刘益守记得,前世史书上北周到唐初这一段时间,关中出现得最多的字眼,就是“长安大旱”

十年起码干旱八年,剩下那两年发洪水关中从现在算起,到唐朝灭亡,都没有解决关内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要是去关中,自保无碍,但起码得过二三十年的苦日子。

如果没有被逼入绝境,刘益守不可能走这条路。听起来,于谨似乎兴趣也不大的样子。

“关中的情况非常复杂,我们确实不适合去关中,那是下下策。”

于谨有些疑惑的问道“难道占据京畿么”

京畿就是洛阳,弘农还有虎牢关,最多包括扼守南北东西要冲的荥阳。这地方不能说不好,只是“王气太足”,刘益守这小身板承受不起。

“那是元子攸的棺材,我可不去。”

刘益守摆摆手说道,他要是想呆在洛阳,当初还需要跑路么

“青州地域狭长,易攻难守,不可独存。你看邢杲折腾了一年,至今也打不过济南郡,就知道这里进来容易,出去可就难了。

咱们在青州积攒民望与部曲,磨练行伍。可是,这里绝不是合适的安身之所。”

这个观点于谨是认同的,正因为认同,才会感觉困惑。这里不行那里不好,难道去幽州混现在幽州的很多胡人部落蠢蠢欲动,去了那边就难搞了

“有一个地方,原本是个绝地。然而在特殊的对峙情况下,那里却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

刘益守笑着说道,关于这个问题,他已经想得很明白通透了。

“哪里”

“寿阳”

刘益守斩钉截铁的说出两个字。

“寿阳是哪个寿阳”

这个答案,有些出乎于谨意料,他原以为对方会说荆襄或者蜀地。

现在有两个地方叫寿阳,都是被南梁所控制,而且是牢牢控制。

其中一个是原来大名鼎鼎的寿春城,因为避讳改名为寿阳。这里原本是两国边境,可现在北魏政局崩溃,各地混战,官府权威形同虚设。南梁趁机占据了寿阳以北的很多地方。

另外一个,则是后来的扬州它现在短暂改名,由广陵改寿阳,但是很快就会又被改回广陵。

如果是后一个,那就几乎是把刀架在萧衍眉毛上了,扬州离建康咫尺之遥。于谨觉得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显然是原来的寿春城,离合肥不远。”

刘益守自信满满的说道。

两国边境么

于谨若有所思。

如果是前二十年,待在这里简直找死几乎没有一天安生的,萧衍得了南齐的天下后,迫切要证明自己的正当性,唯有开疆拓土,才能彰显权威。那段时间,南朝对北魏的攻势是一波接一波

但是现在么,那就难说了,不确定性太多。

“贤弟是怎么想的”于谨沉声问道。

“南北对峙,局面已有一两百年。如今正是格局大变的关键时机,兄长认为,这一两年之后,天下格局会如何变化”

刘益守没有回答于谨的问题,而是问了一个更直接的问题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如果元子攸不瞎折腾的话,稳住魏国的局面,不难。但南强北弱,已成定局。未来十年之内,北方军队暂时无力南下,这是铁一样的事实。”

刘益守这话,于谨无法反驳。北魏经过六镇之乱,尔朱荣毁掉洛阳朝廷中枢,又是两淮王爷投靠南朝叛乱,还有葛荣,邢杲之流,更不要说心向南朝的羊侃等人了。

别的不说,陈庆之都把睢阳城给破了,北魏现在要担忧的是会不会亡国哪里有心思去寻南梁的晦气啊

所以现实摆在眼前,经历过这么多糟心事的北方,暂时是没有那个闲心入侵南梁的。于谨仔细一琢磨,刘益守这馊主意乍一看是作死,实则经过了严密思考,非常稳妥

“在寿阳,有几个别处没有的好处。”

刘益守伸出一个指头说道“第一个,我们背靠梁国,听调不听宣。萧衍不敢把我们怎么样,他反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