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节 在菩萨的眼中,众生平等!(2 / 3)

出了城门,有的人边走边流泪,他们满怀着忐忑不安,迎接着叵测的命运。

让他们定下心来的是城外明军的工作人员拿着土喇叭大叫道“以家庭为单位,一百个单位为一组,设置组头、组员,帮助管理与办事,我们也在每一个组里派出一名工作人员来办事,有什么事情,可以与他们谈。”

“作好履历,你们的履历,我们统统承认,都是辽民,都是大明子民”

“你们带的财产,属于私人所有,受到官府保护,他人不能抢劫”

“你们也要听从指挥,服从管理,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这正是汉高祖入咸阳时与秦人的约法三章,对民众不能说太复杂的东西

“分组之后,我们将发给粮食,同时医生进行检查,确保卫生,去除疾病”

“等安定下来,就进行扫盲,学习说汉语、写汉字”工作人员大声宣布道,他们所讲的内容,汉语、满语轮番说,尤其是刚才那一句,让城内的鞑靼人听了心安,明人很清楚辽民中混有满人的,但他们不想追究,而且打算教授汉语,让他们尽快融入大明。

整整三天,出城的民众过十万人

辽民根本没那么多,有非常多满人混杂着一起出城。

许多满人根本不会写汉字,说不出汉语,工作人员有翻译帮助他们写好履历,从此就在官府里备案,成为大明的子民。

大家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腾机思感慨地道“你们的领袖确实仁慈”

甘辉的行动,都是颜常武的决定,否则如此大的动作,甘辉哪敢承担责任。

甘辉则道“在菩萨的眼中,众生平等”

htts:

天才地址。阅读网址

欢迎你

如被吹乱一池春水,盛京城里民心混乱,王爷硕塞下达旨意除满洲八旗、汉八旗、蒙古八旗之外,凡有人身自由的辽民,皆可在明天出城。

被鞑靼人裹胁进了盛京的辽民差不多有八万之众,多数很年轻,听闻鞑靼人的的传言,又惊又喜。

太阳从西边出来,鞑靼人居然发善心了

他们首鼠两端,有的人认为鞑靼人设下圈套,不能上当,但更多的人则认为应该一试。

毕竟现在鞑靼人控制着城里形势,他们想要杀人,根本没必要玩此手段。

民众心思大乱,收拾行装,都在忙碌明天出城之事。

到官府指定的地点报名,领取出城的号牌,明天出城,凭借号牌出城。

而在王府里,硕塞召集大大小小的官佐们道“明日辽民出城,你等每家都安排一个孩子,做好履历,皆可随同出城。”

他咬牙道“不管了,家里有未成年的小孩子的,统统带出城去吧。”

众人大吃一惊

硕塞淡淡道“这是本王与明国甘都督的默契,我放辽民出城,他亦给我便利,辽民出城,无论是谁,即为大明子民你们回家后教导自家孩子出城后讲汉话、起汉名,习汉俗,安安份份做大明子民。”

“所有的人都要记着三条家规,一、不用记挂两国的战争,不必为我们报仇,绝不造反二、好好地活下去,传承家族;三、信奉领袖,他是菩萨转世,对我们满人有存亡继接的大恩德把本王的话传出去,切记切记”硕塞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有人反对道“王爷,这不妥吧”

白天还雄纠纠气昂昂地说了绝不投降,晚上却准备着明天让自家孩子出城当顺民,反差太大了。

“很妥当”硕塞硬邦邦地说出一句话来,让大家都无话可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鞑靼人原本是没文化的蛮夷,老奴老野猪皮在时,视汉人如猪狗,随意打杀。

待黄台吉上台,他这人聪明,知道自家的内涵不行,要想长久,必须采纳汉文化的统治。遂放松了对汉文化的约束。

导致女真贵族和官员心慕汉人文化,学汉语,听戏看曲都是汉文化,鞑靼人哪有这调调儿,身着汉人冠服的比比皆是。其间又有满人启心郎提议改整个八旗的服饰,蓄发束冠,着汉人衣袍

此时又有人说,敌方大都督的话,也能信

硕塞再将他们顶了回去道“就冲着他为了招降我们,敢到城下这么近,本王就信他的诚意”

当你还没有与敌人接战时,你的名声已经在他们当中流传了。

甘辉统率大军北伐,所到之处,约束军队,并不滥杀,名声还是很好的。

于是,硕塞说的话,诸鞑靼人听从,回家安排孩子,认了家里忠心仆人为爷爷奶奶、阿玛额娘的,做好履历,备好行李,千叮嘱,万叮嘱。

当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许多人家灯火点亮。

父母抱着孩子不忍分离,年轻的媳妇紧贴着儿子的头无声饮泣,不知道多少人在忍受着骨肉离散的煎熬

甚至在王府里,硕塞也抱着他小妾生的仅二岁的小儿子,眼里柔肠百转,久久不舍

多可爱的小孩子,然而他很快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