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免死金牌。
两府邸除逍遥王、安乐公主及其的嫡系后人外任何人不得擅入。
年节后,各亲王赐居大汉各县,亲王无权插手当地公务、不得搅扰当地民生,非召不得回京。生母留居后宫,朝廷奉养。其余在册嫔妃若愿归家则许自由之身,若愿留在宫中便依旧由朝廷奉养,任何人不得苛待。
太后被云漠寒送去了皇家别院另居,后宫彻底交给了淑贵妃。
这些旨意一道道下来让所有人都摸不清云漠寒究竟想要做什么了,但是他们也注意到任彦生手里还有最后一道圣旨。
云漠寒宣布退位,太子承袭皇位,在太子及冠前由福王云济煊、怀王府及庆王云漠殊辅政。
在离开安阳把这天下的责任交给太子之前,云漠寒最后以皇帝的身份给大汉的武靖皇后立了传。
武靖皇后风氏,镇国公之嫡女,生于汉睿帝元康初年六月十八。
元康十年十一月,睿帝亲赐为景王正妃。
熹平十年三月十五,随太子封太子正妃,后为大汉国母。
长安四年七月二十崩,享年三十又九岁。
风氏嫡女幼时即显不凡,弓马娴熟,又承风氏家学,能熟读兵书,是为将帅之才。
元康十一年冬,风氏随父西疆镇守,始积军功。十二年,献疆域图于睿帝万寿节上,镇四海八方。
熹平初年四月,江州天灾水患,风氏承圣命随父赈灾剿匪,平匪徒于都江堤。
二年六月,月凉复又挑衅西疆,风氏任先锋营将军前往镇守边境,生擒月凉三王子完颜霍,月凉以国宝燡阳珠相易。遂归,睿帝大喜,赐号云凰。
三年六月,云凰将军任河东道行军大总管,护黜置使于湖州查案。苛税案平,百姓幸之。
熹平九年九月,其父护国大将军战死沙场,未令敌欺我子民,踏我疆土,睿帝追封护国大将军为镇国公,以慰英魂。
熹平十年三月十五,敬告天地宗庙立景亲王云漠寒为大汉太子,风氏为太子正妃,其年十二月廿七,太子登基,册风氏为后,尊为大汉国母。
太初初年十月,月凉弃信毁约又搅扰我大汉西疆,云凰将军自请出兵,官晋正一品大将军,历三载,率铁骑军众部死守疆土,血战不退,后因月凉屡次挑衅在先,云凰大将军奉皇命率铁骑军攻入月凉境内,终斩月凉王及其王后、王女,月凉至此降为属国,至此得以长安。
而后十载,云凰大将军奉圣命暗驻西疆,屡施巧记,护我大汉安泰,守我社稷宁康,月凉此后数十载皆不为大汉所虑,后功成而身退。太初十四年十二月廿八,帝为记其功,大赦天下。
长安初年,大将军传兵书于怀亲王世子,后世子镇守我大汉北境数载,退天狼敌军,屡建奇功。
长安四年七月,皇后风氏诞嫡子嫡女难产而崩,后帝亲封逍遥、安乐为号。
帝亲赐皇后风氏谥号武靖,以追忆英魂。
武靖皇后终其一生为国护民,先国,后族,末己。良将,贤后,名满天下。
以一人之力成世代夙愿,以一己之功换万世太平。
终其一生,未有微瑕,白璧莹莹,其心赤诚。不辱风氏历代铁血忠骨,不折风家拼死护国之姿,帝亦惊为天人,后人赶其项背以为荣,是为佳话。
大汉长定四年,十二月廿七,云漠寒在做了整整二十二年皇帝之后宣布退位,他没在宫中过年,而是在当日便带着风冥安的棺椁和他们的孩子永远离开了安阳城。
在最后他去了一趟莲心院,最后看了一眼他当年几乎日日翻墙来的地方。
那丁香树和树下的秋千上都落满了雪。
丁香结愁怨,莲心苦自知。
他的丫头这一生的命运似乎早已被喻示。
后新帝登基,改年号为天顺。
云漠寒将风冥安葬于西疆后踏遍了大汉每一寸河山。但他从未再回过安阳,世间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一家的行踪。
天顺十六年,云漠寒终于等到了云忆风和云念安年满二十,他在西疆纵容自尽,与风冥安合葬。
云漠寒合上眼之后仿佛又是曾经的那个午后,他一觉醒来,就连阳光都是那样慵懒,推开门正瞧见风冥安一身紫衣坐在丁香花树下的秋千上,光影斑驳,她转过头来看他,双颊晕红,微微笑着,轻启唇软语唤他。
唤他那一声。
“漠寒哥哥。”
这正是风起云涌,风吹云散,好一曲风云颂。重启旧棺葬新骨,唯盼来世寻常人家住。
第二卷我的夫人天下无双完
至此,全书完。
------题外话------
感谢所有看到这里的亲亲们
づ ̄3 ̄づ
这篇文正文的部分完结了。
还有七个番外会在之后奉上。
按顺序是“阿爹和阿娘的故事”、“智商一直都不怎么在线的男二和质子公主的故事”、“明卫头子和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