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平稳发展的经济(3 / 4)

逐舰全链条建造能力。

阿根廷造船业最近三年算得上进步很大,拉普拉塔造船厂每年光是各种货轮,集装箱船的生产就达到160万吨,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厂。

布兰卡造船厂的生产能力也很高,达到220万吨。

每到交换班时间,就有上万职工骑着自行车从厂区下班,占地超过2000英亩的造船厂,比很多大学都要大。

厂区门口的宿舍,大量的小摊贩靠着造船工人的消费生活。

海神计划潜艇生产工厂,一艘排水量5000吨的常规潜艇正在进行安装。

这个实验性潜艇,将成为阿根廷核潜艇计划的第一步。

……

科恩内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巴拉那煤钢共同体的建设中,以及迁都前的准备工作,一切仿佛都是梦幻一样。

越来越多的留学申请名额正在向全世界开放,如果你能证明你对阿根廷未来的价值,那么你将获得4年免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的待遇。

阿根廷本土大学扩招过快,不得不扩大了留学生名额,高达6万留学名额,其中一半可以获得免费待遇,专门用于选拔留学生天才。

大学今年的招生规模从28万扩大到了36万人,国内最多只能招收到30万勉强合格的大学生,再多的就真的把废柴招生进去了。

而今年毕业的8万多名大学生,几乎已经全部被抢光,大量的公司都需要人才,开出的平均工资都超过12000比索,大学生成为市场上最稀缺的资源。

这也带动了很多阿根廷人拼命考大学,哪怕是36万大学生,也不够满足需要,因为缺口太大。

按照科恩内阁的规划,每年供给40万大学生,也至少需要10年才够用,而阿根廷经济发展目标是10年后增长到3000多亿美金,是目前的5倍。

而且阿根廷的大学考试在12月份,所以不影响北半球的人参与过其他考试后没通过再参加,可以获得不少捡漏的人才。

因为有一半的财政补贴,前往阿根廷的船票并不是很贵,而且真没考上,黑下来打工也是非常受雇主们欢迎的,对于很多普通甚至底层家庭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这就是教育部的留学生计划,从今年开始,阿根廷将通过留学生计划吸引并获得超过12万的优秀人才。

阿根廷工业化正渴望人才,但哪怕是巴拉那联盟也远远不够,奥格兰虽然有不少人才,但剩下的已经不需要前往阿根廷,奥格兰正在重新工业化,潜力巨大。

今年的阿根廷大学入学考试将有超过70万学生参加考试,选拔出近36万进入大学学习,规模化选拔人才,其中理工科招生达到28万规模。

又有一批新的理工科大学建设完成,阿根廷明年的五五计划重点发展核电、航空、航天和铁路,并加速钢铁、汽车和建筑业为三大工业的发展。

布兰卡微电机厂,阿根廷第一家通过厂长收购合办的国营公司,这本来是一家阿尔塔区的国营木箱厂,为出口贸易制作各种型号的木箱,利润不高,但能养人,工人也大多数是四五十岁的老年人。

工厂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只有200多号人,盈利很少,但能保障基本生计。

1963年,30岁的迭戈·莫拉莱斯在国营木箱厂的员工大会上意外当选厂长。

这个毕业于拉潘帕工学院机械系的年轻人,过去几年始终默默无闻地负责设备维护,他出生于阿根廷布兰卡市郊,父亲为屠宰场机械维修工。

童年常在废弃农机堆中拆卸零件,大学以很高的分数考入了刚成立不久的工学院,毕业后拒绝德国企业邀请,主动申请到濒临倒闭的木箱厂任职,担任技术员期间改良了自动钉箱机

迭戈决定推动工厂转型,选择进入发展微电机行业,这个小玩意在阿根廷需求巨大,而且大量进口,用于各种家电和设备上。

工厂安排人员带领几个年轻技术人员前往布兰卡微电子研究所,北上布宜诺斯艾利斯获得了微电机图纸。

新图纸拿回来后,立即成立了新产品试制小组,开始生产微电机,一种小型马达,可以用于各种家用电器上。

利用本地丰富的机械加工资源,经过半年反复实验,终于制造出第一台微电机,后来又增加了一些设备,调整人员,重新注册了一家公司,布兰卡微电机制造公司,开始招聘年轻的人才,单独成立微电机生产工厂。

开始了批量生产,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人生产微电机,但大多数人仍然继续钉木箱,部分工人调入微电机工厂继续安排。

摒弃瑞士设计的防潮方案,改造为适应潘帕斯草原高粉尘环境的耐尘型号,并获得了一批订单。

这个微电机厂很快引起了市政厅的重视,木箱厂很快进行了剥离,但获得了一笔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和改造设备,毕竟木箱厂也是能赚钱的,而且老员工们也需要工作养家。

微电机公司获得一笔1万美金的市政厅补助和10万美金的低息贷款,用于扩大生产